《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设计
成都市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王华美
教学目标:品读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悟山水文化。
教学重点:前后比较,走进作者内心。
教学难点:适度拓展,探究山水情怀。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结合注解,熟读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登山吗?登过什么山?有何感受?
柳宗元永州八记
茅坤云:“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我们初中学过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有印象吗?(从小 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项环,心乐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 《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初读感知
大家都预习过了,现在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朗读课文,如有读错的地方,帮他纠正。
我们再来齐读一遍,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我们来看这句话:“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看(读)
翻译:这样之后我才明白我以前未曾游玩过,真正的游玩是从这里开始的。
“这里”指的是哪里?作者在游西山之前曾经游玩过吗?
从前明明经常游,为什么说未曾游呢?
三、从前之游
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段,从哪些词句可以读出游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呢?(从前游玩的心情如何?)哪 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还有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天坐, 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灭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
游山玩水却不快乐,其原因是什么?(有无类似生活体验?)
自余为偻人,居是州,恒惴栗。(注意“修人” “恒” “惴栗”)
补充背景知识:革新失败一贬逐蛮荒一故交断绝一贫病交迫一老母病故一居处遭火……他从权力中心到蛮荒 之地,遭受一系列沉重的打击。
“永州于楚为南,状与越相类,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柳宗元 《与李翰林建书》)
贬谪永州四五年,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消除内心的痛苦。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四、西山之游
(一)西山之景
在西山,柳宗元看到了怎样的景物呢?
其高下之势,崂然洼然,若埴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西岑极远目,毫末皆可了。重叠九疑高,微茫洞庭小。迥穷两仪际,高出万象表。(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拓展:古人有登高望远的传统。关于登高,同学们能想到哪些作家作品呢?(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登高》。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高处,总能触动文人的
某种情愫,引发他们的思考。古人笔下的山水,往往不是纯粹的自然山水,而是融进了 主观情绪或者人生思考的山水。
作者喜爱西山,仅仅是因为西山高峻吗?(在写西山的文字中,哪些地方带有明显的主观彩?)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特立”“不与……为类”一一人格化。写 西山,也是写自己。精神契合:特立不、深受打击不甘沉沦、不与小人为伍、无同流合污。)
悠悠乎与颗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悠悠:悠远。洋洋:广阔无垠。真实的西 山可能没有尽头吗?苏轼《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我们不仅可以读出景物的辽阔,更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辽阔。)
(二)游之心情
作者游西山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读出来?
重点品读: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比较:“坐”与“箕踞”。联系:《礼记》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荆轲刺秦王》 “箕踞以骂” o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试想:坐而骂?一一不 雅的坐姿表现的是自由放松的状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比较:倾壶而醉——借 酒浇愁。联系:《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沉醉在景物之中。)
此时柳宗元的内心世界,完全可以借用《荷塘月》中的几句话来形容:“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 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J (“平常的自己” 恒惴栗。“自由”一一心灵自由)
柳宗元不仅是受用无边的西山美景,更是进一步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
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如何理解这句话?)
译文:内心如同凝结了似的,身体如同消散了似的,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身体消散、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思想与哪些人比较接近?(由此你可以想到哪些人?)
【拓展】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杨炯: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 己。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山水审美的最高境界一 一心物感通、心物交融)
郁达夫: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至汁了川上,就觉悟到他 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 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山水及自然景物 的欣赏》)五、总结延伸
柳宗元游西山忘却烦恼,精神上获得超脱,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西山一游之后,他徜徉于 永州山水,寻心灵的慰藉,哪怕只是暂时的,为我们留下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其中就包括初中学过 的《小石潭记》。
他在永州呆了 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 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 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余秋雨《柳侯祠》)
永州十年,柳宗元在创作上达到高峰,终成一代文宗。柳宗元成全了永州,永州也成全了柳宗元。
再读课文。(仅三百多字,争取背下来)
最后,请大家用一两句话谈谈阅读本文的感受或思考。
游:从容地行走。宴:安乐,安闲。也许,我们的人生不得不面对挫折、困境,我们不妨学学柳宗元,学学 中国古代文人,回归自然,与山水对话,感悟人生,提升智慧。愿我们的人生之旅可以多一些“宴”“游”,在从 容行走中饱览风光,收获快乐,提升人生的境界!
板书设计:
从前之游高峻自由
西山之游景一一人
超脱
超脱
特立契合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