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动静结合
作为杰出文学家、哲学家的柳宗元,以其辉煌的文学成就,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高山仰止的人格,岿然独存于中国文学的殿堂,彪炳史册,光耀千秋。
这两篇(以下简称《小丘记》《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两篇。代表了中国山水散文的最高成就。如果说“永州八记”是中国山水散文的皇冠,那么《小丘记》《小石潭记》可谓是这一皇冠上熠熠闪光的明珠。“文章憎命达”。自古迨今,不朽的艺术作品,都是在逆境中诞生,在清风明月中被遗忘。这一事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压抑造就了文学家,坎坷成就了伟大的作品。这一事实,在柳宗元身上,再明显不过了。柳宗元在顺宗朝曾参加了以王伾、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的革新运动,不久,革新失败,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在
赴任途中,改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在这里一贬就是“江湖夜雨十年灯”(805—815),蛮荒之地的贬谪生活,一方面使他寄情于山水,放纵行骸,野鹤闲云;另一方面使他认识到堂高廉远的昏聩,庙堂之高的险恶,权奸当道的荒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正义被扼杀,忠心被吞噬。十年后,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刺史,最终郁愤病故于柳州任上,享年47柳宗元永州八记岁。柳宗元的一生虽为短暂,但给我们后人却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开辟了一条中国古代文学健康发展的创作道路。他把文学的思想性放置首位,强烈反对矫饰做作的形式主义文风。作为文学家的柳宗元不仅仅关心文学,而且也非常地关心政治,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为官励精图治,心系民生疾苦,重视发展生产,鼓励农桑,兴办教育,解放奴婢,反对等级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父母官。正因如此,柳宗元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鲜明的现实意义。他把强烈的匡扶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热情充分地体现在作品中。不做无病之呻吟,不做故弄玄虚之态,不做吟风弄月之腔,更不做点缀升平之举。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中,他寄情于山水,笑傲江湖,表现出不与恶势力妥协的意志,思想乐观、淡定、豁达、踔厉风发,与山水对话,既寄情于山水,又忘情于山水,做到了忘形但不忘情。其作品踔厉风发,“雄浑雅健,似司马子长”(刘禹锡语)。从而开辟了中国山水散文的新天地,成为中
国山水散文的一代宗师。传统说法认为柳宗元是继郦道元之后刻意描绘山水的能手,但拙笔以为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不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柳宗元山水散文并不只是刻意单纯的描物状景,重视写实,力求准确、生动地再现景物原貌,强调景物的真实性,不强调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恰恰相反,柳宗元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把山水的自然美与作者的人格美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完全是“有我之境”的流露。形成了柳宗元山水散文的独特风格和独立文体,成为游记之祖。这正是柳宗元山水散文不同于郦道元和徐霞客山水散文的地方。“永州八记”中的前四篇,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溪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均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后四篇,即《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均写于元和七年(812年),它们各自独立成篇,以时间先后排列,但又一脉相承,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小石潭记》、《小丘记》堪称为“永州八记”中的精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