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甲文)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乙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饮于溪;其冲然角列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命仆人过湘江,柳宗元永州八记缘染溪(沿着)    B.余怜而之(卖)
  C.萦青缭白,外与天(交会)            D. 以兹丘之下(呈现)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悠悠与灏气俱              是其果有遭     
  B.故为文以志                  若牛马饮于溪
  C.则施施行                    其冲然角列上者
  D. 醉则更相枕卧                 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
17. 下列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B.则贵游之士争买者
C.凌万顷之茫然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8.结合两组选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闲暇;由于作者内心忧闷,故需要排遣。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游览方式是无目的性、散漫放任的。尽管这种游览也有乐,但实则苦中作乐。
  B.《始得西山宴游记》采取由抑到扬的方法,开始那一大段文字,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情态的陪衬,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态。
  C.《钴姆潭西小丘记》第一段作者着重描写石的“多”,运用了拟人、比较的手法。不仅写出了石的形状,更写出了石的情态,生动细致,可谓“词出意表,而刻画无上”。
  D.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巧具匠心,揭示主旨:感慨奇美的小丘被弃置在南荒'连岁不售'的命运,由物及己,联想到自己的被'弃',借以发抒自己的不平;也包含着一种期待,表达了祈盼重新获用的渴望。
19.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2)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3分)
 
 
 
 
答案:
15、B  16、C  17、A  18、C
19、(1)(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3分,“然后、向、于是”为得分点)
(2)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3分,“弃、陋、连岁”为得分点)
文言文译文: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好像牛马俯身在小溪里喝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好像熊在登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到笼子里占为己有。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而没人买。”问它的价钱,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它,就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以为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就轮流拿起镰刀、锄头,铲去杂草,砍掉那些乱七八糟的树,点起一把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也呈现出来了。站在其中眺望,只见四面的高山,天上的浮云,潺潺的溪流,飞禽走兽的遨游,全都自然融洽地呈巧献技,表演在这小丘之下。枕石席地而卧,清澈明净的溪水使我眼目舒适,潺潺的水声分外悦耳,那悠远寥廓恬静幽深的境界使人心旷神怡。不满十天就得到二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哩。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个小丘难道真的有遇合或不遇合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