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发现
【单元主题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分别是《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和《人类的老师》。《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事理融合的课文,课文记叙了邻居家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新奇发现演示给“我”看的故事,“我”从中悟出:创造力,从小处说,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从大处说,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初读《最佳路径》一文,不禁为格罗培斯的创意拍手叫好,“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样顺其自然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终成就了“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写了人类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身上获得启示,有所模拟,有所创新,指出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三篇课文各有异同,如何到融合点呢?苹果中的五角星、路人踩踏出来的路径还有自然界中的生物早就存在,不以人为因素而改变,只不过是“发现”让他们显现出来而已。苹果中的发现体现创新思维;发现触发灵感设计出最佳路径;生物身上的发现让人类发明了很多东西,这是这三篇课文的共同之处。“发现”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值得我们去探究,所以决定本单元围绕“发现”这个主题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来自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思维,创造出新的事物,丰富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发现和善于发现的意识。
4、借助补充阅读资料、《同步拓展阅读》等相关文章,加深对“发现”内涵和外延的认识。
5、结合本单元课文和自己的生活实际,以“我的发现”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文字体会“发现”与创新思维、“发现”与触发灵感、“发现”与创造发明的关系,懂得“发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发现和善于发现的意识。
【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模块:发现与习惯(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朗读课文的重点段落。
3.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懂得“生活中处处充满发现,就看我们是不是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揭示主题,理解课题。
1.同学们,苹果里怎么会藏着五角星?无意中踩踏出来的路竟然是最佳路径?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和人类的发明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自然之道也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开启发现之旅,去探究和解决《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中的疑问。(板书:发现)
2.齐读课题。人类的“老师”,老师是指值得我们我们学习的人,这里为什么加引号?
(课文中的“老师”是指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题目中的标点符号也在传递着信息,我们一定要关注。再读《人类的“老师”》
第二板块:检查预习,概括内容。
开启发现之旅前,老师要检查你们的准备是否充分。
第一组词:循规蹈矩深有感触鲜为人知创造的魅力
1.个人读,字音读准。
2.鲜:xiǎn  朝鲜    xiān :新鲜鲜.为人知:少
最佳路径中也有一个多音字。地:dì住地,目的地    de
3.循规蹈矩:循,依照。规,圆规。蹈,踩。矩,曲尺。
规矩的意思差不多,像这样第二和第四个字是近义词的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循规蹈矩”在文中的解释是: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竖着一切两半。
4.魅力:吸引人的力量。创造是有吸引人的力量的。
5.试着用上提供的一些词说说《苹果里的五角星》讲的是什么?
第二组词:微不足道大伤脑筋
给人自由任人选择
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乐园路径最佳设计
人类的老师1.小组读,字音读准。
2.三组词各对应哪些段落,给课文分段。(1-2)(3-4)(5—6)(7)
3.《最佳路径》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第三组词:鱼儿鸟类鲸蛋壳袋鼠贝壳潜水艇飞机轮船“薄壳结构”越野汽车坦克
1.男女生读,字音读准。薄壳  bo  qiao  拱形的,可以抵消外力的结构
2.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放在一起?(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很多东西,它们是人类的“老师”,这种学问就叫“仿生学”)
3.课文有一句话概括了你们刚才说的内容。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作用: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突出主题。齐读
第三板块:出规律,培养习惯
苹果里的五角星,行人踩踏的路径、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早就存在,亘古不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物,但是小男孩、格罗培斯还有做仿生学的人却将藏在最普通之处的秘密发现了出来,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怪不得艺术大师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鲁迅说:“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乐于发现的眼睛,做一个善于发现的人。
第四板块:启发下文。
人们从这些发现中收获了什么?发现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改变?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模块:发现与创新(2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重点段,抓住重点句子,感悟发现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知道一切创新都来源于细致地发现。
2.引导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忆课文,承上启下。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请简洁地说出每一篇课文讲了什么?
板书:苹果里的五角星创造力
最佳路径发现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人类的“老师”种种发明
2.人们从这些生活中的小小发现中有了新的收获,有了大大的创新。那么,发现与创新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板块二. 品词析句,感悟联系。
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三篇课文,围绕课文内容,思考:人们在生活中的“小发现”与“大创新”之间有什么联系?文中的哪些词句最能体现这种关系?边读,边圈划,边思考,边批注。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一.讨论交流
二.汇报:
预设:★《苹果里的五角星》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1.鲜为人知的图案是什么?(出示:苹果里的五角星)。
2.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从哪里看出这个图案有吸引人的力量,用课文的话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
(1)出示第3自然段,关注: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正常的切法是什么?人们为什么这么切?(好看、公平、习惯……)人们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这样切苹果,这种“循规蹈矩”中缺少点什么呢?(墨守常规、没有创新)
▲小男孩的切法是什么?(出示两个苹果,让学生画出切法)切法独特,这样切的人少,发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特别吸引人。(读:鲜为人知)
(2)出示最后一小节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从邻居家的小男孩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而“我”又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大家,这
种传播就足以证明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
(3)“五角星”的魅力已经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怎么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呢?
(创新,从惯有的思维模式走出来,尝试用新的方式来做习已为常的事。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填空: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了说,是
(改变人类现有的思维方式、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3.读最后一小节。
预设:★《最佳路径》
过渡: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与格罗培斯设计的最佳路径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出示第四小节
“她这种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
▲这种做法具体指什么,在这一小节中?
▲这种卖葡萄的方式你喜欢吗?为什么?(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感到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到亲自采摘的乐趣。)
▲无人看管,如果是你,摘完葡萄后你会给钱吗?(老太太如此信任,如此尊重人,应该要诚信)
受人尊重,被人信任,这是人本质的需求,老太太没有学过营销法,但她却用自己最质朴的心给顾客最大的自由和选择权,这就叫“以人为本”。
2.过渡:于是格罗培斯决定撒下草种,提前开放。出示第六小节:
“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为什么有宽有窄?(宽的地方说明走的游人多,窄的地方说明走的游客少)
▲鲁迅有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除了有宽有窄,还有直有弯,有长有短,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这些道路自然十分和谐,美丽,优雅自然。这些路径被评为了世界最佳设计。为什么会评为“最佳路径”?
所以格罗培斯在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乎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齐读)
▲两者联系:格罗培斯从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中获得灵感,想出“最佳路径”的设计思路。《辞海》中的“灵感”词条说:“创造者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酝酿思考的紧张阶段,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促使创造活动中所探索的重要环节得到明确的解决,一般称为获得灵感。”
3.结合课文,仿照《苹果里的五角星》中的句式,说说自己对创造的理解。
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葡萄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换一种观察方式。……
预设:★《人类的“老师”》
▲学生汇报
1.从“鱼儿、鸟类、鲸、蛋壳、袋鼠、贝壳”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飞机、轮船、“薄壳结构”、越野汽车、坦克”。其中详细描写了3、4、5自然段,认真阅读,概括主要内容。
2.出示3、4、5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3)科学家从鸟儿身上得到启发,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4)人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5)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读
3.还能说出一些“仿生学”的例子吗?
▲人类从动物身上获得启发,进行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更加美好。
4.仿照句式说话。
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学习的方式,往大处说,就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勇于实践的行动。……
板块三:比较异同,突出主题。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他们在内容和文体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只有发现才有创造,先发现后创造的道理。让我们一起回顾:(齐读)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
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往大了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葡萄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换一种观察方式
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学习的方法,往大处说,就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勇于实践的行动。……
不同:两篇叙事,一篇说明文。古代的诗歌也有写“发现”的:苏轼在《题西林壁》中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现象中发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多去一、看一看。
第三模块:发现与人物(1课时)
【教学目的】
1.以“文本整合.文阅读”策略为指导,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充满情味、语文味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补充阅读和讨论,了解“善于发现”的人身上的特质,丰富“发现”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回顾
1.在课本的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它们是:(学生回忆,老师用课件出示三篇文章的课题。)
2.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关于“发现”的故事,小男孩、格罗培斯、发明家们从我们身边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同学们,如果我们也能像书中的人物那样,拥有一双“发现”之眼(板书),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创造出有用的东西,为我们的人类服务,那该多好啊?想不想知道“发现”的秘密啊?一起走近善于发现的人物,去向他们学习。
二.阅读提供的材料,从人物身上充实“发现”的内涵。
材料一
毕升的梦想
傍晚,美丽的杭州小城笼罩在一片言语之中。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早春的小雨已经打湿他的衣裳。
毕生是一家书坊的印刷工。最近他被一件事困扰着,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原来他在印刷的过程中,感
觉他们所用的雕版印刷实在不方便。每印一部书,都要事先在硬木上刻好版,一页书就得刻一块板。一本大部头书,要花上几年或是几十年才能刻完。另外,要占用很多房间存放书版,还要防止虫蛀鼠咬、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