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介绍的三个主要的例子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⑴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心观察,不断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人类的老师
二、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介绍的三个主要的例子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树立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能够专心听讲,能够主动的发言,善于质疑,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也能够就具体的事情展开想象。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老师:你们心中的老师是怎样的?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板书老师二字)
一、激趣引入,读题激疑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写题激疑:课题中的“老师”为什么要加上引号?这些“老师”究竟是谁呢?过渡: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篇科
普文,走进人类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
老师:认真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直观感受朗读的语气、声调和感情。三、精读课文
1.课文分组朗读,概括段意。
老师:同学们认真听,你们是有小任务的,概括出每一自然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准备好了吗?
学生:准备好了。
⑴第一自然段课文录音概括内容
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蝙蝠是人类的老师,但又不止蝙蝠一种。(PPT播放蝙蝠图片,学生自己出生物特点,板书特点和启发)
⑵第二自然段课文录音概括内容
第二自然段说了人类是怎样造出很多优良性能的飞机。(PPT播放鸟儿和蜻蜓的图片,学生自己出生物特点,板书特点和启发)
⑶第三自然段课文录音概括内容
第三自然段人类从鲸身上改造了轮船。(PPT播放鲸图片,学生自己出生物特点,板书特点和启发)
⑷第四自然段课文录音概括内容
第四自然段介绍的是根据鸡蛋的蛋壳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PPT 播放鸡蛋图片,学生自己出生物特点,板书特点和启发)
⑸第五、六二自然段课文录音概括内容
第五六自然段介绍了人们还从自然界造出了很多东西,如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如模仿贝壳造出了外壳坚硬的坦克。(PPT依次播放袋鼠和贝壳图片,学生自己出生物特点,板书特点和启发)
2.读一读课文的关键字词
启示夜间飞行剧烈抖动
机毁人亡惨祸性能优良
流线体使劲地捏薄壳结构
四、拓展学习
1.奇思妙想
⑴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
⑵请拿出课前搜集的科普小知识和大家分享,举手发言。
2.PPT展示代表性的生物图片,并说明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3.理解最后一句话。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微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只要我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心观察,不断探索,这大千世界的生物都是我们的“老师”。
六、作业布置
1. 向家长介绍课文学习的人类的“老师”;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
七、板书    24* 人类的“老师”
八、教学反思: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普文,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基于本课重点是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1、直接感受。教学一开始我就设疑,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语文学
科角度出发,注重细节,关注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如: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生质疑,体会引号的妙用。播放课文录音初了解课文内容,直观感受朗读的语气、声调和感情。
2、走进文本。以自学提示为抓手,让学生潜心会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引入情境中,让学生感受科普文讲述的科学道理。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注重指导学生的朗读课文中的长句和难读的句子,同时在语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剧烈”、“机毁人亡”、“薄壳结构”等关键词语,关注学生写作方法的习得上,在学生读懂三、四、五小节后,把这三小节的写法与第六小节进行比较,感悟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把目标设定为“读出感叹的语气”,自然界的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3、读中感悟。采取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等形式,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我想这深刻的印记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注重由课文向课外拓展,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说说还有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例子,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篇文章。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引导有点多,留给学生自
主学习的时间还要长点,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