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作品练习
《饮酒》
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    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二、按要求默写。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4、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陶渊明《饮酒》诗中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5、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6、寓情于景,道出了诗人隐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8、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三、赏析。 
1、诗的三,四句道出全文的主旨,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2、全诗朴素而形象的表现了陶渊明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5、阅读此诗,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   
6、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7、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8、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字改为字?为什么?
《归园田居》
1、解释诗中加点的宇。
兴:__________  带:__________  荷:__________  荒秽: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饮酒赏析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4、填空。
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                            写辛勤劳动的心情和感受的诗句:                          本诗的点睛之笔:                          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句子:                  表达作者隐居田园,与世无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                  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                          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5、简答。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但使愿无违”的“愿”表面指什么?实际指的是什么愿望?
简析陶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桃花源记》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2、在文中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3、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6、用原文语句作答: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7、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9、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着名诗人,《            》是他的着名诗作之一。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一、选择。 1、A2、B3、B4、C5、B6、A
二、按要求默写。 1、心远 2、“心远”或“悠然”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7、心远地自偏  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三、赏析。  1、远离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厌弃世俗,陶醉自然。  3、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4、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5、略。紧扣诗意,写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6、悠闲淡远,静穆恬适的心境(恬静、恬淡、愉悦、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心境)。 7、心远地自偏  8 不能。表现的
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1、兴,起床。带,通“戴”。荷,扛着。荒秽,荒地杂草。 2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3D两句诗意境不同 4、填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简答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答:“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答:表面上可理解为多收些豆子,辛勤耕耘期待丰收;实则是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答:语言平淡而意境醇美
1、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4、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5、第一问:渔人的行踪。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6、(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避秦时乱  7、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8、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
朴的和谐生活环境。9、饮酒(归园田居)(只要是陶渊明着名诗作即可)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富足”回答即可。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