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为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请从下面三个角度中任选其一,欣赏本诗。
动与静虚与实留白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上
(宋)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第二句中低徊一词很富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中的三,四两句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做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以________字为线索,以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来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试从中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4.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 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
[]韦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1 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6.古诗词阅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1)《饮酒》此中有真意一句中的此中具体指代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2)有人说,可以从陶弘景《诏冋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中读出陶渊明《饮酒》(其五)里的悠然来,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8.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诗人________(人名)。
2)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做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句中的字把敌军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C.“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先从视觉入手,再从听觉来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D.这首诗”“”“”“等彩浓丽的词语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想象丰富。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从这首诗的景语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情语
10.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 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野望
王籍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
翁卷
一天秋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来山上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丙)赠别
赵嘏(jiǎ
水边秋草暮萋萋,
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
一声歌尽各东西。
甲诗是课内学过的,请用课堂上学到的诗歌赏析方法阅读乙、丙首古诗,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翁卷和赵嘏各自表达出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甲)野望
王籍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
翁卷
一天秋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来山上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丙)赠别
赵嘏(jiǎ
水边秋草暮萋萋,
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
一声歌尽各东西。
甲诗是课内学过的,请用课堂上学到的诗歌赏析方法阅读乙、丙首古诗,并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翁卷和赵嘏各自表达出怎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东坡[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铿然:象声词。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热爱自然、豁达乐观的思想情趣?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4.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游洞庭湖(其二)
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将船买酒白云边。
1)两首诗都写了洞庭湖,但诗中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说说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的锤炼精妙,极富表现力,且就洞庭赊月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字作赏析。
1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霰(xiàn现):小雪粒。
1)诗中用野外“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
2)有人说,陶渊明的诗歌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请结合这首诗和他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诗歌鉴赏
有寄
[]苏轼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东坡:指贬谪黄州时的旧居以及邻人。玉堂:指翰林院,专门起草皇帝诏书的机构。写作此词时苏轼在翰林院任职。别后:指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四月离开黄州。
一犁:形容春雨的深度。
1)根据你所积累的词的知识推断,这首词的词牌名应是()
A.浣溪沙
B.如梦令
C.相见欢
D.采桑子
2)你吟诵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时,会把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诗人用秾艳斑驳的彩描绘悲壮惨烈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C.诗中的三、四句没有直接描写双方交战的激烈场面,塞上燕脂凝夜紫描写了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照下凝成胭脂,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画面感极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进行简单的描写。
18.古诗词赏析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结庐饮酒赏析庐指的是________,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语句回答________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的含义。
1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倩:请人代自己做。扬州:当时为南宋杭击金兵的前线。
1)词中一个“________”字,概括了国土沦丧的现实;簪缨一词运用借代手法,代指________
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借物抒情,读来催人泪下,请简要赏析。
20.古诗阅读
寒夜
杜未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口口便不同。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诗中口口(空格)处,填入哪一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雪花 B菊花 C梅花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示例1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传达了诗人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
【示例2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眼前流注长江的汉水,是实写;江汉之水在天地之外奔流,是虚写;两岸青山伴着江汉的波涛,看上去若有若无,此乃虚实合用,写出了浩浩江流奔腾不羁的气势。诗人纵目远眺,心旷神怡。
【示例3江流天地外,山有无中,江流的走向引人遐想,山在滔滔江流的映衬中迷迷蒙蒙,若有如无,真言有尽而意无穷。留醉与山翁一句戛然而止,使人联想到山居生活的无比悠闲。全诗传递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