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①在人境⑦,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③? 心远地自偏④。
采菊东篱下,悠然⑤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⑤,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之中。他的曾祖父陶侃曾任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做过太守,父亲大概官职更低一些而且在陶渊明幼年就去世了。在重视门阀的社会里,陶家的地位无法与王、谢等士族相比,但又不同于寒门。陶侃出身寒微,被讥为“小人”,又被视为有篡位野心之人。可以想见,他的后人在政治上的处境是相当尴尬的。
    注释:①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②人境:人聚集的地方。
    ③尔:这样。
    ④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⑤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⑥山气日夕佳:山上的云气傍晚时很美。山气,指山中景象,气息。日夕,傍晚。
诗文
翻译
重点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住在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运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
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心与山融为一体,悠然自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秀丽,飞鸟结伴而来。
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自然的意趣,想要辨析,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
主旨:作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一、鉴赏探究
1.诗人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
4.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闲适恬淡的心情。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7.“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不能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字确是主动地看。
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十分美丽,成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吧。
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应该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10. 我们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
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
二、理解性默写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4.诗人永保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是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饮酒》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7.《饮酒》物我合一的境界/诗中最为出名的诗句/写景绝妙的诗句/反映诗人的生活志向,表现他闲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8.《饮酒》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
车马喧。
9.《饮酒》主旨句/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这一哲理可以用《饮酒》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饮酒》中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出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的鸟儿, 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饮酒》中体现这一意境的两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3.“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饮酒》中陶渊明的与菊相关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入境无“喧嚣”之感。
15.《饮酒》中表达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16.《饮酒》中表达诗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思想情趣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 饮酒赏析悠然见南山
三、选择题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答案】1A 【解析】A选项“热闹的田园生活”中“热闹”表述错误,诗中表现的田园生活是安静、悠闲的。 
2B 【解析】“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到生活的乐趣。B选项分析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