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的摇篮。下⾯是分享的古⼈刻苦读书的故事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放弃读博救弟弟1.古⼈刻苦读书的故事精选
  王冕放⽜听讲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诸暨⼈。他⼩的时候,家⾥很穷,⽗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赚⼏⽂钱来补助家庭⽣活。
  王冕幼年好学。他每次牧⽜从乡学门前经过,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便停下来了,把⽜拴在树上,在门外聚精会神地听个不⽌。有⼀次,他在乡学门外听课,⼀直听到天⿊,竟把⽜给跑掉了。⽗亲听说丢了财主家的⽜,⼜怕⼜⽓,狠狠地打了他⼀顿。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路过学堂时,依然像以前⼀样专⼼地听⽼师讲课。
  有⼀天,王冕的母亲对他⽗亲说:“王冕这个孩⼦既然如此痴呆,索性任他去吧!”⽗亲点了点头,表⽰同意。从此,王冕便到⼀座寺庙中,⽩天替庙⾥做些杂事,赖以糊⼝;到了夜晚,就⼀个⼈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佛像前⾯的长明灯光读书。由于王冕专⼼⼀意地刻苦学习,学问长进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个出⾊的诗⼈。
2.古⼈刻苦读书的故事精选
  王充博览书
  王充是东汉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从⼩就酷爱读书。可是他家⾥⾮常穷,根本没钱买书,王充便把街市上的书坊当成⾃⼰的书房,每天在那⾥孜孜不倦地读书。不管炎夏,还是寒冬,王充每天都早早来到书坊,拿起⾃⼰要看的书就读起来。⼀翻开书,他就似乎什么都忘记了,⼀会⼉点头微笑,⼀会⼉双眉紧蹙。他读完这家书坊⾥的书后,⼜跑到另⼀家书坊去读。⼏年下来,他⼏乎读遍了街市上所有书坊⾥的书,积累了⼤量的知识。后来,王充花了三⼗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论衡》。
3.古⼈刻苦读书的故事精选
  邴源泣学
  邴源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很⼩的时候,他的⽗亲就去世了,这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艰难。邴源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可是家⾥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不⽤说拿钱供他读书了!
  邴家附近有⼀所私塾,每天他都能够听到从⾥⾯传来的读书声。⼀天,他从私塾门⼝路过,想起读书的事情,⿐⼦⼀酸,不禁⼤哭起来。私塾先⽣听到他的哭声,⾛过来问他怎么了,邴源抽噎着说:“我真羡慕那些能够读书的孩⼦,我的家⾥很穷,没有能⼒供我读书,因此我的⼼⾥很难过,就哭了起来。
”私塾先⽣听后,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很难得,就对他说:“孩⼦,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来吧,我不收你学费。”邴源⼀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连向⽼先⽣表⽰感谢。
  邴源天资聪颖,再加上读书很⽤功,只⽤了半年时间,就学会了其他孩⼦⼏年才能够学会的东西。他⾮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利⽤⼀切可以利⽤的时间来汲取知识。长⼤后的邴源依然很爱读书,经常到各地去拜师求学,后来他的学问⽇益增多,向他求学的⼈也多了起来。
4.古⼈刻苦读书的故事精选
  怀素芭蕉练字
  怀素是中国历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笔圆劲有⼒,使转如环,奔放流畅,⼀⽓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怀素⾃幼聪明好学,他在《⾃叙帖》⾥开门见⼭他说:“怀素家长沙,幼⽽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分惊⼈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来⼀块⽊板和圆盘,涂上⽩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在寺院附近的⼀块荒地,种植了⼀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由于怀素没⽇没夜的练字,⽼芭蕉叶剥光了,⼩叶⼜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的北风冻得他⼿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处,再写另⼀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5.古⼈刻苦读书的故事精选
  贾逵隔篱偷学
  东汉时期,有⼀位知名的经学家和天⽂学家,名叫贾逵,⼗五岁时就成了名闻乡⾥的⼩先⽣,向他求教的⼈络绎不绝。
  贾逵从⼩就聪颖过⼈。他⽗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要为别⼈缝补浆洗来维持⼀家的⽣活,没有时间照料他。幸运的是,贾逵有⼀个贤惠的,经常给他讲古⼈勤奋好学的故事。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听讲故事,听完⼀个故事,⼜缠着再讲⼀个。可是,哪有那么多的故事给他讲呢?
  有⼀天,正带着贾逵玩耍,忽然听到对⾯学堂⾥的⽼先⽣正在给学⽣们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灵机⼀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学堂旁边,听⽼先⽣讲故事。学堂外边有
道篱笆墙,贾逵个⼦⼩,就抱着他,站在篱笆墙外听。以后,每到上课时间,就抱着贾逵站在篱笆墙外,悄悄地听⽼先⽣讲课。慢慢地,贾逵长⼤了,抱不动他了,他就拿着板凳站在上⾯听,不管刮风下⾬,从不间断。夏天,烈⽇炎炎,他顶着酷暑听讲,热得汗⽔直流;冬天,⼤雪纷飞,他冒着严寒学习,冻得⼿脚⿇⽊。⼼疼他,⼏次要拉他回家休息⼀下,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坚持把课听完才肯罢休。
  就这样,通过⼏年坚持不懈地听课学习,贾逵到⼗多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刻苦阅读,⼴泛涉猎许多名篇名著,⽐如《左传》、《四书》、《五经》等,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背诵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