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
  2005-9-6 10:02:07
发布人:人文学院
阅读量:   10097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拟在本科生中推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应读人文社科书目》(以下简称《应读书目》。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凡我校本科生均利用业余时间参照《应读书目》和个人志趣,认真选读若干种人文社科文化名著。最底阅读量不得少于8种(文学名著2种,其她文化名著6种),所读的书籍应有读书笔记备查。自1999级开始实施,完成后得2学分。未完成最底阅读量的学生视为未全面完成本科生的培养要求,不予毕业。由人文学院社科部负责考核。
    二、为指导学生的阅读,社科部将陆续开出具有针对性的导读讲座。学生可依照个人志愿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自学、学习小组、书院等形式进行自主、自觉地学习。
    三、学生可在每学期初凭读书笔记和借阅记录向社科部提出考核申请。
                   教务处、人文学院
                                                           


              学生应读人文科书目
         A、文学类
   1、《诗经选》  余冠英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侯编    岳麓书社 1983年版
   5、《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6、《红楼梦》  曹雪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7、《鲁迅选集》(上、下)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8、《四世同堂》  老舍著    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
   9、《围城》  钱钟书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0、《笑傲江湖》 金庸著 三联书店 1994年版
   11、《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 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
   12、《莎士比亚全集》  (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 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13、《浮士德》(德)歌德著,郭沫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版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    三联书社    1950年版
   15、《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 译林出版社      1994年版
   16、《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版
   1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18、《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 人民文学出版1958年版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忒洛夫斯基著,梅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20、《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B、历史类
   1、《史记》  司马迁著    岳麓书社    1988年版
   2、《从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  胡绳著  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    (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            解放军出版社    1986年版
   4、《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著   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剑桥中国史》(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94年版
   6  《历史研究》(上、中、下)(英)汤因比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7  《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C、哲学类
   1  《论语译注》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  《孟子译注》 杨伯峻注 中华书局 1980年版
   3  《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注    中华书局      1976年版
   4  《老子新译》  任继愈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5  《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    中华书局  1961年版
   6  《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7  《坛经校释》  (唐)慧能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8  《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著    中华书局    1983年版
   9  《传习录》吴光,钱明等编校(见《王阳明全集》上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年版
   10  《大同书》      康有为著    中华书局 1956年版
   11  《胡适文存》(上、下)  胡适著  上海亚东图书馆  1927年版
   12  《孙文学说》 孙中山著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13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著 商务印书馆  1957年版
   14  《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汀著    商务印书馆 1963年版
   15  《新工具》(英)培根著 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16  《悲剧的诞生》 (德)尼采著    作家出版社 1986年版
   17  《科学革命的结构》  (美)库恩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年版
   18  《单向度的人》 (美)马尔库塞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年版
   19  《西方哲学史》 (英)罗素著    商务印书馆    1976年版
   20  《思想录》  (法)帕思卡尔著    商务印书馆    1985年版

         D、文化、教育类
   1  《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著     学林出版社      1987年版
   2  《傅雷家书》 傅雷著 三联书店   1984年版
   3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丹尼尔·贝尔著  三联书店 1989年版
   4、《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英)阿伦·布洛克著    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伟伯著      三联书店1987年版
   6、《爱弥几》(法)卢梭著        商务印书馆    1983年版
   7、《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编委会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E、艺术、美学类
   1、《美学散步》    宗白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2、《谈艺录》`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 1984年版
   3、《艺术录》(法)丹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
   4、《艺术问题》(美)苏珊·朗格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年版
   5、《美学的历史》 (意)贝尼季托·克罗齐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F、济济类
   1、《资本论》(德)卡尔·马克思著    人民出版社   1975年版
   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亚当·斯密著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      华夏出版社 1999年版          威廉·诺德豪斯著 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
   4、《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5、《经济学原理》 (美)曼昆著      三联书店    1999年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6、《通向奴役之路》 (英)哈耶克著    商务印书馆 1962年版
   7、《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美)熊彼特著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8、《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美)贝克尔著     三联书店    1995年版
   9、《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美)道格拉斯·诺斯著  三联书店1994年版
   10、《经济学的伦理问题》  厉以宁著      三联书店 1995年版
   11、《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 吴敬琏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2、《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张清涟著 三联书店 1996年版
   13、《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      汪丁丁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14、《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著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年版

           、社会学
   1、《江村经济》    费孝通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2、《社会学》(上下册)(美)波普诺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3、《社会学理论》 (美)D.P.约翰逊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年版
   4、《社会心理学》(美)巴克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年版

           H、心理学类
   1、《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美)马斯洛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
   2、《自卑与超越》 (奥)A·阿德勒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87年版
   3、《快乐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 (美)卡耐基著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版
   4、《性爱与文明》 (奥)弗洛伊德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7年版
   5、《现代心理学》  张春兴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I、政治类
   1、《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 人民出版社    1978年版
   2、《选集》(1—4  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
   3、《文选》(1—3  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4、《社会契约论》 (法)卢梭著    商务印书馆 1980年版
   5、《国家间政治》 (美)汉斯·摩根索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亨廷顿著    三联书店  1992年版
   7、《现代政治分析》 (美)罗伯特·达尔著       上海译文出版       1987年版
   8、《现代化新论》 罗荣渠著      北大出版社    1993年版
   9、《当地国际政治析论》  王逸舟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J、法律类
   1、《论法的精神》(法)孟德斯鸠著    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
   2、《法律的正当秩序》(英)丹宁著    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3、《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美)泰格,利维著  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
   4、《法治及其本土化》  朱苏力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K、其它
   1、《从混沌到有序》 (美)伊·普里戈金等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美)里夫金,霍华德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 三联书店 1998年版
   4、《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蒂著 海南出版社    1996年版
   5、《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荷)舒尔曼著     东方出版社      1995年版
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根据文件规定最低阅读量为文26,文学类超过2篇,按2篇计,其它6篇,超过6篇,按6篇计,不能相互抵补。每一篇读书笔记要求注明所读书目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各年级同学的历史记录到各自所在分院查阅。
忏悔录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仔细一读,便发现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书。在我准备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现在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学璀璨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内容题材都特别喜欢。
        “我现在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朋友都还是背弃他。最后他终于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
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判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智慧和作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今天,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负面的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伟人地位完全被《忏悔录》一书坚实地奠定下来。
        我刚看完了《忏悔录》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卢梭一起重温了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很多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他有两面性,有时候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有时候会没有理由得变坏,幸运地是,他最后还是能够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而没有一直堕落。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在这一点一样,我自己的本性也是非常善良,但是在高中时代也堕落过,做过很多坏事。最后也能自己改正过来。实际上还是因为环境,环境确实能够对人的行为形成极大的影响。卢梭也喜欢女孩子,而且对自己喜欢的女人显得感情特别丰富,容易动情。但是又非常拘谨,有一次很深刻的恋爱,即使最深的接触就是吻了那位小的手。但这次恋爱给他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人以吻手开始的恋爱。不能否认,这一点我也和他一样。我和他一样从内心里就完全没有其它的想法,而已经能在交往中享受到极大的精神快乐了。卢梭有一段对女人的见解,一些自以为很聪明的女人
喜欢用询问的方式来了解男人的内心,而实际上这会使男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只会用谎话来欺骗她们。相反会对她们产生反感。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个观点。他确实有极强的对人性的观察力。还有一点性格我也和卢梭及其相似,就是不喜欢别人来教自己。用卢梭的话来说,就是担心在别人教我的时候担心听不懂,而不懂又要装着听的懂。最后还是没懂,所以我们都喜欢自己看书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反应很慢,这一点很可爱,但是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我们对人都有很强和很敏锐的观察力,在某次谈话结束后很久后,谈话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每个人的神情都能准确的回忆起来。可惜在过程中我们都有很慢的反应。这让我们看起来比实际上要笨,真正的才能被隐藏起来了。他对金钱的看法也和我一样,我也从来没有对金钱苦恼过。我完全统一他的观点:金钱有两种,我们口袋里的金钱是让我们保持独立自由的一种工具。我们正在争取的金钱是让我们成为奴隶的一种工具。所以有时候他对自己的钱很控制,但是从来不羡慕不是自己的金钱。对待金钱上,我也和他完全一样,在能够保证生活下,我甚至要更大手大脚,也许来自于对自己的自信,从来不担心没有钱的生活。总而言之,从卢梭的青年时代,我看到了很多和我相似和相同的优缺点。很多很多这里都说不完。
        他在青年时期也碰到过很多善良的劳动人民,他们给他提供过无私的帮助。劳动阶层
的人在他笔下得到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这也勾起了无数我小时候的回忆,有一次离家出走,走了很远,后来迷路了。一个捡垃圾的老头帮助我,他帮助联系家里人,我最后得以安全回家。另一次在火车上,因为我没有座位,有善良的老爷爷老奶奶给我零食吃,而且她们的孙女还主动给我在泡面时让座。这些微小的善举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卢梭问,为什么在我青年时代能够接触到那么多善良的人,而在我成年后接触到的确很少了呢?他知道,因为那是不同的阶层。贵族阶层的人性要少了淳朴和热情,更多的是争夺利益时的卑鄙和无耻。
        卢梭没有对自己的性格多做评价,他将这个权利留给了读者。我觉得他的青年形象非常真实,很多缺点大家也有,但是有很多性格特点和一般孩子不一样。这样也是他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的一个原因。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blog.csdn/starshus/archive/2008/12/28/3628407.aspx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这本书的主线大致从以下三个命题出发的:人活在地球,必须以居方式生存,人与
他人是联系的;人必须生活劳动来推动社会进步;人有两性,必须以爱情婚姻的方式繁衍。所谓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那么,如何超越自卑?他的答案是:合作、常识、理性与责任感。自卑三个最主要的来源:身体缺陷、娇纵和忽略.
  本书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人类是生活在充满“意义”的领域之中。然而,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之分。所有生活中的失败者,他们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们错误理解生活意义。这种人对他人和社会都毫无兴趣,他们的兴趣点只停留在自己身上,他们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意义,因此,在处理职业、友谊等各方面问题上,他们不愿用与人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在生活中不能不面临失败。事实上,这种个人自私的生活意义,恰恰是最没有意义的。人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的,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一句话,“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出发,阿德勒认为对于人类来说,肉体和心灵二者是生活的表现,它
们都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心灵的功能在于决定动作的方向,所以它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同时肉体也影响着心灵,心灵只能在肉体的能限之内指使肉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要达到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和优越的地位。心灵正是指挥肉体朝着这个地位努力的,因此肉体的每种活动都能体现出心灵的目标。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心灵才有了克服困难的正确技术,使肉体正确行动,从而超越自卑,使自己鼓起勇气前进。反之,不正确的优越感和目标错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人只想避开困难,心灵不能命令肉体趋向真正优越地位,自己的行动也无法超越自卑,这样的人结果往往成为生活中的失败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已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自卑感的表现方式有多种多样,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迫使他采取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即使一个人已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但他仍然要设法摆脱自卑之感,不过这种人采取的方式不是设法克服障碍,反而是用一种优越感来麻醉和欺骗自己,这样做非但不能克服自卑感,而是愈积愈多,因而在困难面前表现得犹疑、彷徨,甚至退却的举动。人类的自卑感是始终存在的,原来的被克服了又会产生新的,人类决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而止步不前,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已经接近能够完全
控制其环境的最终目标。每个人都有渴望优越感的目标,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性。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那些用错误的方法来追求优越感的人,他们所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们的努力都指向了生活中毫无用处的一面,他们需要改进的是他们追求优越感的错误目标。总之,在每件人类的创作之后,都隐藏着对优越感的追求,它是所有对我们文化贡献的源泉。
  “人类的整个活动都沿着这条伟大的行动线--由下到上,由负到正,由失败到成功-向前推进。”真正能主宰生活的人,是那些在奋斗过程中表现出合作的人,他们追求优越感的目标包含了对社会的奉献,因而最终必定成功。人其实是很软弱的,如果人类不合作,那么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轻易的置人于死地,人却成了世界的主宰,因为人是居且懂得合作。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不再需要团结合作来维持基本生存,但团结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需要精神支柱,没有团体社会的认可,人会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事实上,一般人都误认为自卑不是件光荣的事情,因此大多不愿正面去谈论它,可是自卑却不断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与处事态度。人除了自卑之外,相对地因自卑而产生的“超越”心
理。如果个性较刚强,加上企图心,将会产生强烈的超越心理,希望在其它方面有更突出的表现,藉以弥补心中自卑的部分。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有些人因为自卑而畏缩,对于外界事物怯于表达本身想法;也有些人想要超越自卑,但是不得其门而入,或是能力不足,结果演变成自暴自弃,认为再多的努力都是枉然,干脆全盘否定、全面放弃。
个人总结认为自卑和不善意的超越心理将是失败的起源。
马克思的天才之处在于从一开始就发抓住了所有商品都有的共性,这种共性与商品的具体物理属性没有关系,这就是劳动。劳动在此的作用和地位类似于万有引力对宏观物体的作用和地位一样。在商品身上,除了能够发现都凝聚了人类劳动这一共性以外,不能够发现第二个更能够揭示人类生产活动发展规律及趋势的工具或指标。马克思发现了这个商品的共性,就为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好了打下了基石。
据“物质不灭定律”也能够推导出劳动的作用。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物质没有增加或减少,那么人类社会多了什么呢?多出的就是凝聚在各种商品之上的劳动,有了劳动,才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生活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生活水平。没有凝聚人类的劳动,所有商品都
将以其初始的物质状态存在,谈物质财富也就失去了意义。商品的价值因劳动而产生。
再做个假设:从今天开始,全人类都消失,500年以后,现有的商品包括与吃穿住行有关的有形商品、与精神娱乐有关的全部载体都将恢复其最初始的物质状态,那么消失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人类的劳动。没有了人类的劳动,随着时间的流失和自然界的力量,商品都将恢复其自然物质状态。
所以,将劳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作为生产力的主要要素(另两个要素是思想意识、劳动工具),是完全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