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渡荆门送别》语文教案
2021年《渡荆门送别》语文教案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及语言风格;
  3、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2、分析这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赏析作品的意境美;
  3、揣摩品味诗中精彩语句的含义和技巧,并使之了然于心,成为自己的语言财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这首诗,描绘自然山水,文笔优美,情真意醇。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体会作者对诗人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从中进一步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结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感;
  3、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经及对“送别”的理解。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几首诗词,一起来背诵。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语:这些诗词都透着浓浓的乡情,体现了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透着乡情的诗歌——《渡荆门送别》。
  2、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挞权贵。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是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是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3、背景介绍: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诗人在二十五岁之前一直住在四川,这次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三峡教案
  1、播放朗读读音,整体感知。
  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并解释词语。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
  怜:爱;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
  3、学生齐读这首诗,然后个别学生读。
  4、理解《渡荆门送别》一诗各句的意义。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经过漫长的水路,来到荆门之外。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把握。
  教师问: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可以分为几联:
  明确: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研习首联。
  (1)问:首联交代了什么?
  明确:出蜀的目的:到楚地远游,楚地在湖北、湖南一带。
  (2)手法是什么?
  明确:叙事。
  3、研习颔联和颈联。
  (1)全班齐背诵。
  (2)颔联写了哪些景?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
  明确:高山、平野、江流;白天;远景,俯视动感。
  (3)请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来概括颔联景物的特点。
  明确:雄浑壮阔意境高远。
  (4)颈联写了什么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时候的景?写作角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