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三峡》教学案例
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    马延军
【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2、教学设想:
文言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
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犹如诗词一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诗词来学。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外,重要的是,在品读和赏析中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加强对文章的朗读、欣赏、体味。
4、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本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并划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等等)
,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提供给老师,由教师选择应用于备课之中。
③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图片、视频文件、文字材料,以制作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案例描述】
一、课堂导入
(伴随着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自然风景图片、三峡工程图片、各种字体写成的《早发白帝城》书法作品)
师伴随变换的画面解说:长江孕育了中华丰厚的文化,而长江上的三峡,则以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文人画家无尽的灵感和情思,从而创作了无数不朽的艺术作品。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文学作品——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
(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了解相关资料
(多媒体显示下列互联网搜索到的材料)
1、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
3、《水经注》:郦道元收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并结合自己的游历见闻为《水经》(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非常简略)作的注释。该书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多媒体播放配乐配图的课文朗读)
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在听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内容美。
2、教师提示生字的读音和句子朗读的节奏,学生再进行朗读体会。
3、教师提示本课需重点掌握的字词。(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
生字:阙(quē)  嶂(zhàng)  曦(xī)  巘(yǎn)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自三峡三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重点实词: 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哀转久绝  素湍绿潭
四、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 课文内容结构分析:
教师提示:课文五个段落,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表现三峡的优美壮丽景。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第一段围绕“山”来写景,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后四段以“水”为核心来写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各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而且有声有情,请你出表现形、、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师生总结(多媒体显示板书)
中心景物                景物特点
山    ————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夏  ——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    春冬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  ——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2、品析美景,领会美情:
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例句,用“三峡的三峡教案    美,你看,          。”的形式说一句话。
(多媒体展示例句: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            雄壮美
三峡的夏水:          奔放美
三峡的春冬之水:      秀丽美
三峡的秋水:          凄婉美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文,努力读出课文中蕴含的“美”来。
五、拓展阅读和训练
1、师:“三峡”以其优美的景,成为众多文人吟咏歌颂的对象,课前我们展示的书法作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诗歌的内容与本课对三峡的描写也有相应照的地方。
让学生齐声背诵《早发白帝城》。(多媒体同时展示诗歌的内容)
2、 分发“同类文拓展阅读”材料(附后),学生通过自主、互助的方式完成。
六、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再搜集其他三峡图片、写三峡风光的诗句、与三峡有关的传说等,对其中的文字材料进行专题摘抄。  
提供参考网址给学生:    
三峡图片网:www.photosanxia/index.asp
新三峡旅游网:uises/kultur/(三峡风光资料)   
三峡工程的全面介绍:news.sina/z/sanxia/index.shtml
【案例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了课
文内容的直观感,充分展现了文章的内容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山河的高尚情感。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与作者与文本间的心灵对话,它需要学生开掘自己的知识底蕴,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以达到与文本的交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自身体验,畅谈自己的感受,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地位,让学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感受,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去理解课文,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会使学生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3、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来查自己所需的资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查资料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参与教师的备课,当他们看到自己搜集的资料被应用于课堂,会获得一种被认同感和成就感。这种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更好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也会获得更多的美感体验。
附:
  同类文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思考完成文后的问题: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①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十许丈,其石采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1、从《三峡》中选出一句与本文句①意思相同的句子:
                                                               
    2、根据本文句②,从《三峡》中出一句意思相同的句子,并写出一句你联想到的古诗名句:文句                                                             
        诗句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至峡口百许里                  绝壁或十许丈       
  常闻峡中水疾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既至欣然       
    4、与《三峡》的描写比较,本文的描写手法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