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选读——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
2。 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 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4。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引入话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
2。 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3. 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4。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引入话题】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此次地震比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震级还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枚广岛的能量。震中附近城镇变为废墟,连北京、上海都有震感,而距此次地震震中700多公里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三峡大坝却安然无恙。这是人类能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一次胜利,也是荀子“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的最好体现.
本文文题选取荀子《天论》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认为上天伟大并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它当成物来畜养并且控制它呢。表现了人类积极探索自然规律,并力图掌握规律,一更好地让自然为我所用的理想追求。
在古代,人们又对自然采取一种什么态度呢?
【作者及作品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但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作者及作品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汉代因避宣帝讳,写作孙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他的宇宙观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反对天命和迷信,肯定“天行有常(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即肯定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政治上,他主张礼治法治并用。一方面仍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但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荀子的文学思想是注重实用,提倡质朴。他的文章说理透辟,结构严谨,气势浑厚,多用排比和比喻.已由语录体发展为标题论文,标志我国古代说理文趋向成熟。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今存《礼》、《知》、《云》、《蚕》、《箴》五首小赋.
《荀子》共十二卷,收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著名的注释有唐杨倞的《荀子注》和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
《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作者吸取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成就,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治乱在天、天命可畏等唯心看法,进行了大胆的反对和批判。
【自主学习】
1.阅读“单元概览”(练习册)、“荀子简介”和“话题引入”.
回忆荀子的<劝学>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宣帝时称。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现存32篇。他的思想学说中“人道观"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
《荀子》共十二卷,收章三十二篇,其中大多数为荀子的著作,少数出于门人之手。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治学方法、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著名的注释有唐杨倞的《荀子注》和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
《天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全面论说人们如何对待“天”即如何对待自然万物的哲学论文。作者吸取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成就,以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治乱在天、天命可畏等唯心看法,进行了大胆的反对和批判。
【自主学习】
1.阅读“单元概览”(练习册)、“荀子简介”和“话题引入”.
回忆荀子的<劝学>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汉宣帝时称。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现存32篇。他的思想学说中“人道观"提出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天
民命而用之”的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思想。
2。 给下列字注音、注义。
A。 注音
蕃长于春夏 ( fan ) 辍广 (chuo) 啜菽 (chuo shu)
秽稼恶 ( hui ) 籴贵民 ( di ) 雩而雨 ( yu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shi ) 楛耕伤稼 ( ku ) 礼义之不愆兮 (qian)
B。重点字义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 开垦,引申为发展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停止,引申为废止 )
君子有常体矣 (体统,规矩,引申为准则或法则 )
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 愆,犯过错. 恤,忧虑,担心 )
若夫志意修 (美好 )
是节然也 (节制,指时势,命运的制约 )
上暗而政险 (昏暗 )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 光明,显耀 )
2。 给下列字注音、注义。
A。 注音
蕃长于春夏 ( fan ) 辍广 (chuo) 啜菽 (chuo shu)
秽稼恶 ( hui ) 籴贵民 ( di ) 雩而雨 ( yu )
卜筮然后决大事 ( shi ) 楛耕伤稼 ( ku ) 礼义之不愆兮 (qian)
B。重点字义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 开垦,引申为发展 )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停止,引申为废止 )
君子有常体矣 (体统,规矩,引申为准则或法则 )
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 愆,犯过错. 恤,忧虑,担心 )
若夫志意修 (美好 )
是节然也 (节制,指时势,命运的制约 )
上暗而政险 (昏暗 )
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 光明,显耀 )
大天而思之 ( 思慕 )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 治理,整理 )
3。诵读串译。
4.用自己的话概括荀子在本文中的观点。
人定胜天
【研读文本】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重点自学第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疏通文义,概括内容。思考或简答以下问题:①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②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
【教学过程】
1、学习选文第1段。①重点讲解“治乱天邪”、“是禹、桀之所同也”和“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这三句的古汉语句式特点。②理文脉。指导学生抓住“天邪”、“ 时邪”、“ 地邪”三个关键词和“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 治乱非地也”三句话来把握本段文脉。本段用三个问句,领起三个意思,层次分明,条理井然,逻辑严密。③本段主要论述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的道理。
2、学习选文第4段。重点解说“星队木鸣”、“怪之可也”、“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 ( 治理,整理 )
3。诵读串译。
4.用自己的话概括荀子在本文中的观点。
人定胜天
【研读文本】学生借助课下注释,重点自学第1段、第4段、第5段及最后一段,疏通文义,概括内容。思考或简答以下问题:①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②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
【教学过程】
1、学习选文第1段。①重点讲解“治乱天邪”、“是禹、桀之所同也”和“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这三句的古汉语句式特点。②理文脉。指导学生抓住“天邪”、“ 时邪”、“ 地邪”三个关键词和“治乱非天也”、“治乱非时也"、“ 治乱非地也”三句话来把握本段文脉。本段用三个问句,领起三个意思,层次分明,条理井然,逻辑严密。③本段主要论述天地四时对人世间的和混乱没有决定作用的道理。
2、学习选文第4段。重点解说“星队木鸣”、“怪之可也”、“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中的加点字的含义.本段指出自然界中的奇怪现象都是可以解释的,不必大惊小怪,是上天决定的,与人力无关。这一段在文章的内容上是由对天命的思考转入谈人事的话题。
三峡教案3、学习选文第5段。讲清以下加点字词的含义:“人祆"、“楛耕伤稼”、“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其说甚尔,其灾甚惨”。提问:本段中提到的“人祆”指什么?作者列举了几个方面的反常现象来阐述“人祆”的特点?“人祆"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四个问题的设置和提问要讲究层次,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本段主要的意思是说:人祸远苦于天灾。在本段中,荀子提出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真正可怕的不是自然界的怪异形象,而是“人祆”,即人为的灾难。荀子列举了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后强调: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实是产生于昏乱。要是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的话,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而这些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引起的灾祸却十分惨重。这些都是可怕的。荀子认为,对天地间万物产生的的种种怪现象,人们不必花费精力去研究,应该关注那些自己应该花工夫的方面: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怪现象,经书上是不说的.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应该抛弃不去研究.至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这是荀子作为儒学大师的根本立场。本段是教
三峡教案3、学习选文第5段。讲清以下加点字词的含义:“人祆"、“楛耕伤稼”、“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本事不理”、“其说甚尔,其灾甚惨”。提问:本段中提到的“人祆”指什么?作者列举了几个方面的反常现象来阐述“人祆”的特点?“人祆"会导致什么后果?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四个问题的设置和提问要讲究层次,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本段主要的意思是说:人祸远苦于天灾。在本段中,荀子提出一个时代是否发生日食月食、是否风调雨顺、是否出现过扫帚星等,都不是关键的问题;关键在于君上是否英明,政治是否清平。真正可怕的不是自然界的怪异形象,而是“人祆”,即人为的灾难。荀子列举了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后强调: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实是产生于昏乱。要是三类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交错产生的话,就不会有安宁的国家了。而这些由人事导致的反常现象,引起的灾祸却十分惨重。这些都是可怕的。荀子认为,对天地间万物产生的的种种怪现象,人们不必花费精力去研究,应该关注那些自己应该花工夫的方面: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怪现象,经书上是不说的.没有用处的辩说,不紧要的明察,应该抛弃不去研究.至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这是荀子作为儒学大师的根本立场。本段是教
学的难点,要认真解读。
4、学习选文最后一段。疏通.抓住六个“孰与"来把握文脉和感情.着重讲清“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中加点字词的含义。段意理解:在本段中,荀子提出:如果沉溺于“大天而思之"、“从天而颂之”、“望时而待之”、“因物而多之”、“思物而物之”、“愿于物之所以生”,那就是“错人而思天”;对“天”“天命”“时”“物"等,人应该做到的是“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骋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以及“有物之所以成",这些都是合乎万物实情、人应该做出的努力.由此可见,荀子的意思是,在应当努力的地方,人必须努力。
5、鉴赏.(1)就说理文的文法略做点拨.荀子文章以其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思想的深邃丰富,理论的系统严整,使其单篇行文缜密,论证严谨周密。从学过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荀子之文思理严整,论证全面。为说明观点,层层论述,首尾贯串,一气呵成。本文就是典型的一篇。(2)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大量排比手法的好处.①速读课文,出文中的排比句。辨析:排比句要三句以上。②谈谈运用排比句的好处。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以及条分缕析的缜密,同时更加富有抒情彩和感染力。
4、学习选文最后一段。疏通.抓住六个“孰与"来把握文脉和感情.着重讲清“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中加点字词的含义。段意理解:在本段中,荀子提出:如果沉溺于“大天而思之"、“从天而颂之”、“望时而待之”、“因物而多之”、“思物而物之”、“愿于物之所以生”,那就是“错人而思天”;对“天”“天命”“时”“物"等,人应该做到的是“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骋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以及“有物之所以成",这些都是合乎万物实情、人应该做出的努力.由此可见,荀子的意思是,在应当努力的地方,人必须努力。
5、鉴赏.(1)就说理文的文法略做点拨.荀子文章以其说理的清晰,论辩的透辟,逻辑的周密,在先秦诸子说理文中别具一格。思想的深邃丰富,理论的系统严整,使其单篇行文缜密,论证严谨周密。从学过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荀子之文思理严整,论证全面。为说明观点,层层论述,首尾贯串,一气呵成。本文就是典型的一篇。(2)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大量排比手法的好处.①速读课文,出文中的排比句。辨析:排比句要三句以上。②谈谈运用排比句的好处。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以及条分缕析的缜密,同时更加富有抒情彩和感染力。
6、评价和感悟。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或评价:①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②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③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提出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在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善于联系实例说明,比如时代、出身、家庭、高考、汶川地震等,这样才能有切身体会。荀子所说的“天”是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去顺应和利用“天"的规律而生存发展.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
【小结】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人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6、布置作业。
【小结】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人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6、布置作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