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面试教案:三峡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 廊。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 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当代文坛巨匠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评价: “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
  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
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 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借助课件,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过余秋雨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余秋雨先生回答说:“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首先,我让学生在“长江之歌”的音乐中去欣赏“三峡风光”。同时,在课件首页的下方有长江三峡的简单介绍。
  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学生可以点击“作家作品”页面自己去学习。
  2、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打开“《三峡》”的页面,伴随着“高山流水”的音乐,我首先给学生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美;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结合本页下方的“朗读时注意句间停顿”和“生字注音”页面进行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然后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质疑问难,研读课文。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第一步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细读课文,积累词汇。
  让学生打开“词语释义”页面,用鼠标点击加点的字,查看字意。然后,小组合作翻译句子。
  第二步 精读课文,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理解内容。
  首先,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其次,分析景物特点,讨论:三峡教案
  ①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势有哪些特点?
  ②夏天三峡江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③文章写了春冬之时三峡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④文章是如何描写秋景的?
 
  然后,通过“实践探究”讨论:
  (1)文章主要描写三峡中的哪一个峡。课文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2)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第三步 品读课文,体会意境;初步鉴赏,熟读成诵。
  结合“影视资料”,体会“两岸连山、重岩叠嶂”、“清荣峻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第四步 课文小结,情感熏陶。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美不胜收。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赞美,让学生结合“相关诗词”,去再一次领略三峡的美。
  2、“三峡”是美丽的,我们山亭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比如抱犊崮、熊耳山、莲青山等。让我们学习郦道元写景的手法,来描绘我们美丽的山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