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标注节奏、平仄,读出文章的韵律,并感受《三峡》整句散句结合的语言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通过图文转化、比较阅读等阅读策略,感受三峡山水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三峡去过吗?
(如果同学们去过,则谈谈对三峡山水的印象,然后带着这样的印象走进文章,到共同的体验;如果没去过,那就带着好奇与探询的眼光,走进文章,想象三峡美景)
2.画峡。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画“峡”,结合“峡”的造字方法,请其他学生评画,或进行修改重画。(峡:两山夹水处)
二、朗读
1.学生朗读课文(至少两遍),给生字或易读错的字注音。教师提醒学生不要读破句,注意准确断句。
2.请学生板书须注意的字并注音,书写后示范朗读。其他学生补充须注意的字音。
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襄(x iāng)陵曦(xī)月御(yù)风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涧(jiàn)肃飞漱(shù)
3.比较朗读,读准节奏。
(1)请学生读例句。划分节奏后再读,感受有无节奏的区别。
三峡教案屏显:
(2)出示参考节奏。
屏显:
(3)学生自读例句,感受节奏。
(4)请学生朗读例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層叠嶂,隐天蔽日。说说朗读的感受。
(5)请学生标注每个字的声调,并在朗读中触摸一种现象:平仄。平仄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富有音韵和谐之美。同时,山的高耸险峻也能在声音中表现岀来。
举例:悬泉瀑布(平平仄仄),飞漱其间(平仄平平),清荣峻茂(平平仄仄),良多趣味(平平仄仄)。平仄相间,或有相对。读来音韵丰富,趣味良多。
4.学生划分节奏,标注平仄,自我朗读,自我体验。也可以试着用方言来读(吴方言区的学生更能读出文章的平仄味道)。
5.个别学生朗读全文,全体学生朗读全文。
三、图文转换,比较阅读,理解第1段文意
1.让学生板画三峡的山,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画
2.学生根据第1段的语句,评价同学的画是否准确呈现出三峡山的风貌。(可探讨“岩”“嶂”等词的意思:岩,高峻的山崖;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3.你读到了怎样的山?——山多、山连、山高、山密,高耸险峻,连绵不断。
4.比较阅读:与前人对三峡的描述比较,有什么发现?
屏显:
郦道元较前面两位,做了哪些修改?这样的修改好不好?挑一处,说一说。
明确:(1)可思考“曦”等字的意义。曦车、曦轩:曦和所驾之车,指太阳。“曦”比“日”字多了不少的厚重感。此外,郦道元博采众长,且融入自己的感受,所以文中有人,读来更有味道。(2)郦道元的句式有长有短,富有变化,抒情性更强。
5.你感受到这种气势了吗?
一般学生都会抓住“连”“略无”“重”“叠”“隐”“蔽”等词。“七百里”的概念不太明了。据查,秦汉至唐初,1里约等于0.4158公里。七百里的长度规模可想而知。如果这时用学生较为熟悉的一段路程做比较,学生对三峡的气势才会有更直观的印象。
6.朗读感受:闭上眼睛,一边想象,一边朗读
7.背诵第1段。朗读第2-4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借助字形探究字源来理解词义的方法,积累“陵”“逆”“疾”“清荣峻茂”等词语。
2.学习用批注法赏析词语,感悟语言的精妙,并领会三峡的壮美、秀美、凄美。
3.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三峡的气势和文章的气势的因果关系。
◎教学过程:
一、赏析第2段
1.个别学生朗读第2段(此段语速应较快,可请一位性子比较急的同学读)。
2.学生就字词的理解提问,可将问题写到黑板上,其他学生可板书答案。
3.请学生上黑板听写:陵、溯、乘奔御风、疾。结合字形,探究字源,请学生解释字义。
“陵”,为什么有山陵的意思?“陵”字,左边偏旁是“阜”的变形,是土丘的意思。襄陵,即水漫上山陵。“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逆水而行。“溯”中有“”,“”像倒转人形,表示逆反。“溯”有逆流之意。“疾”,一般学生理解为“疾病”的“疾”,于是请学生举“疾”有“快”意的词:疾驰、奋笔疾书、眼疾手快。
4.学生概括夏水的特点:水流之疾,水势之烈。
5.学生朗读,要求语速适当加快,读出水流之疾,水势之烈。
二、赏析第3段
1.个别学生朗读第3段。(提醒:语速适当放慢)
2.从字源角度理解“清荣峻茂”等字。形旁表意的功能凸显。
3.学生谈春冬之时三峡有哪些趣味,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种趣味描述趣味,须结合翻译,并在翻译的基础上,揣摩语言,借助想象,理解趣味。
4.提问:作者喜欢这种趣味吗?何以见得?
(作者的喜爱,不只是从“良多趣味”中表现出来,还可以从“则”这个词中琢磨出来)
三、赏析第4段
1.个别学生朗读第4段
2.学生就字词的理解提问,师生讨论解决。
3.你从本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凄惨悲凉、哀怨肃杀。
4.如何理解这种凄美?能否删去最后一段?
明确:本段主要是写深秋时节的三峡景。猿不只是在深秋鸣叫,在其他季节也会鸣叫,为什么深秋时节给人的感觉是那样哀转。那是因为林寒涧肃,本就有一种空旷寂寥之感,春夏的生机已然失落。因为空旷,猿声因此传得更远,更增添哀愁之感。而凄美不也是三峡之美吗?就像《骊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唱岀的,是离别之苦,也是别离之美——审美意义上的美。
四、探讨三峡之美和文章的语言之美
1.结合文句,说说三峡有哪些美。
经讨论后可明确:壮美、秀美、凄美。
夏天:江水漫上小山坡,而且水流湍急,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突出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