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三峡》课文原文 篇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二
    一、说教材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五篇课文为我们描绘自然山水之美。《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壹五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三峡教案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这堂课的三维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 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背诵百篇名篇,《三峡》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本班学生爱读古典文学,引导其背诵可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但八年级学生阅
历浅,少有真切体会,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加以引导。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要为学法服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习是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它有一定的被动性,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索和创新精神。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两课时,我这里是第一课时,只学习三峡的山和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外国学者问过余秋雨,:“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同学们猜猜余秋雨说的是哪个地方? (三峡)
    2、播放《浪漫三峡》短片 (多媒体播放视频)
    3、三峡的确魅力魅力无穷,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去走进壮丽的三峡,一起去领略那无限的风光。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注意画面和音乐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美。
    2、学生朗读。注意读音、节奏和语句的通顺,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
    3、学生试译短文。
    4、多媒体展示重难点的字、词、句。
    5、学生试着背诵。此环节设计: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读课文,品析领略
    1、品读课文:三峡美在哪儿?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及时鼓励。
    2、郦道元如何写山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幻灯板书)注意激励
    3、他又是如何写水的?特点是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回答的同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水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不同景象。
    4、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峡的美。(学生独立归纳回答)
    5、从语言、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来品析这篇文章。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这一题教师可以出示一个说话的句式,来降低学生的回答的难度。
    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精彩的段落,领会优美的词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师生齐背《早发白帝城》。
    2、一首是诗,一篇是游记,二者有哪些内容对应、写景相同的。句子?
    此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五)背诵课文,丰富积累
    (六)走出课文,激发情感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美好画卷,今天的三峡正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三峡电站正造就着一个世界奇观。三峡,我们唯一的三峡!三峡,我们永远的三峡!
    (七)学生谈收获
    (八)作业布置
    1、小结三峡的壮丽。
    2、收集有关三峡的诗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三峡》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三
    三峡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4、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背诵全文。
    2. 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教时
    一、导入新课
    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位于十大风景之首的三峡的 优美风光吧。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
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
    二、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①据范读标出你误读或不会读的字的音。
    ②据范读划出朗读的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互相听一听)
    *展示字词(正音正字)(不举手,谁会了就大声读出来)
    阙(quē) 叠嶂(zhàng) 曦月(xī) 襄陵(xiāng) 沿溯(sǜ)
    素湍(tuān) 绝 (yān) 飞漱(shù) 长啸(xiào) 属引(zhǔ)哀转(zhuǎn)
    3.齐读:读出文章的韵律美,还要注意语句的节奏
    三。合作学习
    1.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圈点翻译文章(小组不会的字。词。句挑拣出来,我们共同解答)
    2.展示:检查检测结果
    ①通假字 略无阙处 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 通“啭”,声音转折
    ②古今异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冲上,漫上)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真,实在)
    ③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 (在)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④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 (象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 (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 (素:白的;湍:急湍;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
    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着清波;倒影:倒映着影子)
    清荣峻茂 (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哀转久绝 (转:婉转;绝:消失)
    3.大声读出你的译文,体会三峡的美。
    4.了解了文章的内容,我们再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美(齐读)
    用“三峡的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三峡美在哪里呢?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四、课堂小结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壹五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
    五、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第教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并背诵
    二、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 作者描绘三峡的美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山、水)
    2. 出描写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大声朗读出来。
    3. 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出关键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
    展示:“两岸连山,……曦月”关键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齐背此段,注意这些字要重读。
    4. 再来看水,同学将描绘水的语句朗读出来,其他同学思考:
    ①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季节顺序;由旺到枯)
    ②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出关键词。
    夏: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险
    春冬: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