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八月桂花
作者:***
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20期
        摘要:红歌曲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人民众对历史的深刻感受,折射出革命战争时期的社会生活,描述了伟大的革命战争,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它是人民众和红军战士在血和火的斗争中所创造的伟大的艺术珍品,是杰出的革命史诗,是我国音乐史、文学史上非常宝贵的财富。
        关键词:革命歌曲 创作背景 艺术特征
        红歌曲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它是由广大人民众在革命时期的感同身受而创作出来的,也是中国共产党鼓励和倡导的结果。每个革命根据地的人们运用质朴而亲切的山歌来表现对革命的激情,红歌曲的内容丰富,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这首广为流传的革命歌曲,曾无数次地在大别山地区唱响,响亮的号角映射红军的足迹更为坚定。
        一、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特征
        (一)结构特点
        这首民歌为短小的二段曲式。两个乐段各包含两个乐句。在第一乐段中,b句是a句的自由反向进行,两句的节奏型大致相同,体现出起承关系。第二乐段中,c句细分为两个乐节,节奏明显引入对比,随后一句则是第一乐段下句的原样再现。整体曲式的起承转合原则体现得十分明显其音乐发展过程虽呈四阶段性,但通常并不真正构成四部结构。如在起承转合的乐段中,四个阶段合并在一个结构单位中。而在大于乐段的曲式中,起承部分通常总是合并在一个结构单位内,转、合部分则可能合并在一个结构单位内(如像二段曲式那样),也可能分列为两个结构单位(如奏鸣曲式)。
        此曲为宫调式,第五、第六乐句是第三、第四乐句的重复,第七个乐句作为全曲的高潮是由第四乐句的变化而来的。歌曲展现了人民昂扬的情绪和无比浓烈的气氛。尤其在轮唱部分更呈现出人民众争先恐后、积极参军的动人场面和对革命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