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微生物的生活教学反思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微生物怎样生活》公开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科学探究:1.能通过模拟操作和数学运算感受到微生物繁殖方式及繁殖速度。
2.能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二)情感 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探究。
(三)科学知识:1.知道部分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2.知道微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
《怎样放得更大》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
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
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上课初,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7a64e59b9ee7ad9431333332633038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又很麻烦。
出示课前制作的简单显微镜,并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个与放大镜差不多直径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确定两把放大镜的焦距后,在合适位置固定好放大镜。
然后利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对比观察效果,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再提供卡纸、卫生纸筒等材料,让学生马上加工制作简单显微镜进行观察。
然后告诉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学生很自豪,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课外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将两个放大镜制作成简易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去观察校园中更多的事物,扩大对事物的认识。
学生在课堂上曾设想,将三个放大镜组合,放大效果是否会更好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安排在课外让学生探究尝试一下,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拓展活动。
五年级下册 微生物适合怎样的环境教案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通过模拟操作和数学运算感受到微生物繁殖方式及繁殖速度。
能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情感 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乐于探究。
科学知识 知道部分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知道微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适宜微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准备】牛奶(或其他食物)两份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直接提出研究话题:我们身边生活着这么多的微生物,那么微生物是怎样生活的
二、新授 一“疯狂”繁殖的细菌 1.讲解:细菌是通过分裂方式繁殖的。
在适宜条件下,有的细菌大概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
2、算一算、画一画 100分钟后,一个细菌会分裂繁殖为多少个
4个小时(240分钟)后呢
3、小结 细菌繁殖速度之快确实让人惊讶。
二、微生物适合怎样的环境 1.提出问题 细菌等微生物的繁殖能力超强,从古到今,不停繁殖,现在的地球会是这个样子吗
原 来微生物的生存也需要适宜的环境。
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是适宜微生物生存和繁殖的环境呢
2.猜想 小组内交流猜想,班级汇报。
(可结合上节课的内容)筛选出有争议的观点 3.指导实验设计 a.思考实验中的变量与定量:
要验证这个观点,必须保证哪些条件相同
怎样做到
b.集体交流 大家觉得他的设计中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大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c.制定书面实验计划。
4、各小组课后根据自己的假设和研究计划进行实验。
三、拓展:制作酸奶 酸奶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它是由新鲜牛奶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
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杯酸奶呢
学生阅读P47资料 请同学们回家后动手试一试,成功了可要记得与父母一起分享
(注意卫生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怎样放得更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反思
怎样放得更大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学反思
上两课以观察植物表皮细胞为主,这节课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微生物的观察不同于植物表皮细胞的观察,微生物看似无形,也无法用放大镜直接观察到,这就对观察材料的准备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上课前,所准备的供观察用的水,应自己先进行一番观察,确定水中有微生物,不然会制约学生的课堂观察活动,会影响教学效果。
我们学校里有个小池塘,养着一些鱼,还有一些水生植物,因此这个观察用水的准备倒是不难,水中也有不少微生物可供观察,其中以草履虫居多。
主要的问题还是出现在观察过程中。
学生操作显微镜已比较熟练了,如果看到了活动着的物体,那必然是水中的微生物,但如果看到的是不会动的,又或者形态结构不像书中介绍的任何一种,那看到的是什么
是不是水中的微生物呢
对于这些物体,教师也不好回答,微生物种类繁多,而我们对水中的微生物的了解也是极其有限的,我们也无法确定学生看到的是什么
看到的是不是微生物。
所以,也只能先让学生记录下画下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
为了帮助学生区分观察到的是否微生物,我告诉学生三种情况是可以排除的:一是水中的汽泡,汽泡的形状并不规则,但边缘明显,中间空白;二是过大的物体,在我们的显微镜下,是看不到占了一半以上视野的微生物的;三是移动载玻片而视野中却不动的物体,那是镜头上的灰尘等杂物。
这样就减少了学生观察出错的概率,提高了教学效果。
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
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
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纯净杂念,快速进入角,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