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雨和雪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归纳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科学探究
1.能从雨、雪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对雨的形成原因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3.能设计出探究“雨的成因”的实验
4.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
5.能运用分析、概括、推理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不一致。
6.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雨和雪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运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设计雨的形成的实验方案。
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
能说出人工降水等技术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能归纳出雨和雪的形成原因。
2.能对雨的形成原因作出假设,并说明假设的依据。
3.能设计出探究“雨的成因”的实验。
教学难点
1.能设计出探究“雨的成因”的实验。
2.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有关信息。
3.能运用分析、概括、推理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不一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酒精灯、烧杯、金属加热容器、金属桶、塑料罩、水、铁架台、火柴、记录表、课件等。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 (出示下雨和下雪天气的图片或课件)每当天空乌云密布时候,我们就知道快要下雨或者下雪了,雨和雪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天空中没有大水库,为什么会经常降雨或降雪呢?
2.提问:雨和雪是怎样形成的?
(二)联系实际,猜想假设
1.引导:下雨时,天上的云和平时有什么不样? ( 出示白云和乌云的图片。)白云中的水蒸气凝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来越多(或越大)时白云变成了乌云。天空中有了大量的乌云说明降雨就要来临了。通过以上分析,你为雨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
2.假设:我认为雨的形成可能和乌云有关。( 也就是大量的水蒸气遇冷力成大量的云。)
(三)提供思路,设计实验
1. 讲解:设计实验思路。
先根据假设确定实验要素;再根据实验要素设计实验条件;然后根据实验条件构建抽象的实验模型;最后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具体的实验模型,并设计实验方法、步骤及主要事项。
2.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并将设计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
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其他学生倾听并进行补充。
(四)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1.讲解: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模型,讲解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2.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实验快的小组还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
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五)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比较:实验中的各要素分别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什么?
2.推想: (出示教材16页下图)根据图片推想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3.比较:下雨和下雪时天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4.推想:根据雨的成因,推想雪是怎样形成的,把推想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
5.小结:江河湖泊中的水受长阳的照射蒸发为水蒸气开到高空中,在高空遇冷凝形成云,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当低空温度高于0C时,降落的是雨;当温度低于0C时,降落的就是雪。
(六)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比较:(播放冰雹成因的视频)比较冰雹与雨的成因有什么不同。
2.解释: (播放人工降雨的视频)请回答人工降雨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附:课程资源---人工降雨
用人工的方法促使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多、增大,从而降落下来,这就是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方法很多,如在有云的条件下,用飞机或气球把冷冻剂(如干冰)喷到云里,使云内温度下降,冰晶增多、增大,降落下来;有的是向云里喷撒碘化银颗粒,制冰晶,让云里的水汽凝结在这些微粒上;有的是用飞机向云层播撒水滴或吸湿性强的凝结核(如食盐、盐水、氯化钙等),促使小水滴增大为雨滴落下来;还有的是用土炮、火箭等向云层轰击,使云中的小水滴相互碰撞、并合增大,形成降雨。
冰雹的成因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冰雹俗称“雹子”,是些大小不一的冰粒。冰雹的形成需要冰雹胚胎,冻滴和霰都可以作为冰雹的胚胎。冻滴是过冷雨水核化或与冰晶、雪接触冻结形成的冰粒子:般是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粒。雹胚在上升气流的携带下,与过冷水、冰晶或雪花碰撞、黏结,在雹胚外层不断形成冰层,不断长大,当上开气流托不住时,从云中落下,就成为我们看到的冰雹。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