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霉与防霉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中的第1课。
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霉,按照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展开三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安排学生先后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斑的外显形态和内在结构,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第二个活动,也是本课的主活动,即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在学生以往经历的科学探究的基础上,教材在此部分呈现出一个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参考方案,并借助卡通人之口给予提示,引导学生作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以及得出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第三个活动,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一些防霉方法,启发学生对探究结果加以应用,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方法的依据,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说出不同物体上霉斑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通过科学探究,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
3.能运用探究结果,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霉方法的依据。
【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难点]在指定探究方案时,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显微镜,霉菌切片,干净的小碟、发霉的物品,放大镜,馒头或面包,自封口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比较
1.依次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物品上的霉。说说不同物品上的霉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讨论交流: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3.分组汇报
(二)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
1.引导学生猜测物品发霉的原因
2.请学生自主交流讨论设计实验
3.完成实验记录单中的问题、假设、实验设计部分
4.分组实验
5.汇报各组的实验结论。
(三)交流防霉方法
1.根据我们刚才进行的实验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哪些防霉方法吗?
2.比如:真空包装、放干燥剂、烈日暴晒、空调除湿等等
3.这些防霉方法的防霉依据是什么呢?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