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方案范文.库.整.理^和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宗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围绕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针对“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安排了“听话的电磁铁”、“地球的运动”、“显微镜下的世界”、“遗传和变异”、“青春活力”、“我们怎样做计划”6个主题单元,共21课,设计安排了53个活动。
“听话的电磁铁”:教材按照教-扶-放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实验研究计划,让学生在计划的指导下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力、磁极变化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原理与应用。
“地球的运动”:教材按照从学生身边可接触到现象的研究到原理发现的顺序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观察计划,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研究地球的运动及因地球的运动而引发的自然现象。
“显微镜下的世界”:教材按照由浅入深的梯度编排,重点指导学生制订调查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途径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它们的生存方式以及它们对整个生物界的作用和意义。
“遗传与变异”:教材按照从认识到利用的层次编排,通过观察、阅读、调查等方式了解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特性,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
“青春活力”:教材按照存在变化——怎样变化——青春期的变化编排顺序,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中到青少年身体发育的特点,在阅读与辨析中了解青春期主要身心发展特点及青春期的健康常识。
“我们怎样做计划”:反思学期学习中做过的计划,总结制订计划的经验,懂得制订出一个可行的研究计划的重要意义,然后引领学生将总结的方法理论进行又一次的运用。
本册教材将在学生能针对探究活动提出大致思路的基础上,学会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训练学生用清晰的思路,规范有序的操作和正确的方法搜集证据、验证假设。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科学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f)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6、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7、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第一周 制作电磁铁
第二周 电磁铁的磁力 磁极
第三周 生活中的电磁铁
第四周 太阳与影子 昼夜交替
第五周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第六周 一年四季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第七周 解开生物体结构的秘密
第八周 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第九周 微生物怎样生活
第十周 微生物的功与过
第十一周 从种瓜得瓜说起
第十二周 遗传规律,育良种
第十三周 神奇的基因工程
第十四周 我们在成长 成长曲线
第十五周 男孩与女孩
第十六周 制定计划 科学自己做 我也能成功
第十七周 期末考查
第一单元 《听话的电磁铁》
1 制作电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
用自制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在玩电磁铁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会对自己要研究的问题提出简单的设想、方案或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奥斯特认真、细致、努力的科学研究精神。
体验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增进思考。
科学知识:
知道电能产生磁。
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难点: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课时( 1 )
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进行分析建立解释模型,知道电流可以产生磁性。从而体验科学史上这一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 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铜芯)导线、指南针、铁屑等。
【教学建议】
磁的基本性质是三年级下册学习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适时复习回顾,有利于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
方案一
一、谈话导入
1820年的一天,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
二、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1. 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实验桌上还放着指南针,无意中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
2.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模仿实验呢?
3.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依据学生设计实验的情况予以适当的指导。( 提示学生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通电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4. 学生活动。
5. 你们有什么发现?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6. 现在你们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
7.电流可以产生磁。那通电导线可以吸引铁吗?
8.学生猜想后提供一些铁屑学生实验验证。
三、验证奥斯特的猜想
1. 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继续研究,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导线沿着同一个方向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呢?
2. 学生活动
3. 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
四、总结拓展
1、 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2、 想一想: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检验?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 2 )
这一课时通过学生制作制作铁钉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知道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养成认真细致、乐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准备】。
1. 学生自备:透明胶、回形针、电池
2. 教师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电能够产生磁--通电导线有磁性,能够使磁针发生偏转,却不能吸引铁屑!)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通电线圈吸起回形针呢?1825年,英国人斯特金根据“通电导线有磁性”这一发现发明了电磁铁,我们也来做一个吧。(板书课题:电磁铁)
二、新授
(一)制作电磁铁,探究基本性质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教师巡视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电磁铁接通电源和断开电源时接触回形针各有什么发现。)
(二)、研究电磁铁的制作材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2、学生观察后回答。
3、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4、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被导线缠绕的物体 能否吸引回形针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6、介绍磁化现象。
三、总结回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