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下科学        1、食物到哪里去了
编委
审稿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材简析:
本课以食物在人体里的旅行路线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推理、实验等认识食物在身体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能较有条理地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3、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难点:会设计唾液消化淀粉的对比实验。
资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参
教具学具的准备:
1、 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温度计、烧杯等。
2、 搜集有关人体消化系统方面的资料及家人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暗箱
学生交流自己一日三餐的情况。
我们每天都吃大量的食物,这些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食物在人体里是怎样旅行的(板书课题)
二、依据事实 猜测暗箱 
食物在身体里是怎样变化的呢?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我们先来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及搜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交流,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提示:可参考课本第二页左下角的图,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
小组合作进行整合。(师适当的评价指导。)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最准确)
师:很好,同学们说得不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师出示人体消化器官图,规范学生的认识。)
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引出问题:肝、胰是不是消化器官?(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
我们知道了食物在人体里的运动路线了,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食物是不是还是原样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物在人体里经过了哪些变化呢?(亲身体验:)请同学们将自身带来的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嚼,体验味道有什么变化?(有甜味)
猜想假设:为什么会有甜味。
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可能是唾液消化了食物)
三、模拟验证 揭示暗箱
1制定方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方案一:
1、分别向两只试管倒入少量淀粉液,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
2、把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向两只试管中滴入二至三滴的碘酒,观察现象。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出示温馨提示:
1、要注意加入等量的淀粉液。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填好记录表。
2实施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实验成果,师投影实验记录单。
小结:加入唾液的淀粉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4揭示暗箱
播放课件: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视频。(没条件的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三页资料卡)。结合课本食物消化卡通图,让学生说说食物的消化过程。
小结:食物在口腔中得到初步消化,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在胃内由胃液分解;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四、总结应用  升华暗箱
我们平时应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学生参考课本第四页图片分组讨论交流)
小结: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板书设计:  1、食物到哪里去了
         
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
小肠、大肠、肛门。
五下科学            2、我们的呼吸
编委 
审稿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测量肺活量等实践活动,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呼吸卫生的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人体呼吸器官的形态)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说明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方法。
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是否相同。
资料引用:精品教案及教参
教具学具的准备:
1、 石灰水、水槽、水、集气瓶、橡胶管、玻璃片、火柴、棉布、大烧杯。
2、 搜集有关呼吸器官的图片、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暗箱
游戏体验:学生做“吸气憋气”的游戏。
学生交流人不呼吸有什么感受。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关于呼吸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
二、依据事实  猜测暗箱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 。学生汇报。
刚才我们认识了我们的呼吸器官,气体是怎样经过这些呼吸器官进入我们的身体,又怎样被呼出体外的呢?
呼吸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课件演示呼吸过程或师讲解该过程)
猜想: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三、模拟验证  揭示暗箱
1、制定方案
介绍实验仪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怎样用这些材料来制定实验的方案。
学生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在这里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师做示范实验(请一名同学帮忙)边做边讲解。
老师这儿有点小提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2、实施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气体收集好了,如何来检验呢?
1)大家请看,这是一根火柴棒,(演示火柴在空气中燃烧)现在我把它点燃。通过以往科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柴能在空气中燃烧,是由于空气中存在着支持燃烧的氧气,而其它气体不支持燃烧。现在火柴能在空气中燃烧,就已经说明空气中是有氧气的。
2)我们刚才猜想,我们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如何来验证这瓶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呢?将点燃的火柴放入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去试试,行吗?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合作,填写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结果。
为什么点燃的火柴放入我们吸入的气体中会继续燃烧,而放入呼出的气体会很快熄灭呢?
学生汇报,师小结。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那这种能让火柴熄灭的气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是不是像我们认为的就是二氧化碳呢?想继续来研究吗?想研究,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来领取材料。
1)师说明实验步骤。
2)学生操作。
3)汇报实验现象,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实验单)
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杯内的水变浑浊。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讨论、汇报。
其实杯子里老师装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澄清的石灰水,而二氧化碳有这样一个特性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多媒体出示)。
这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什么气体?
4、揭示暗箱
总结:通过上面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吸入的气体中含有氧气,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就是呼吸。(大屏幕出示)
四、总结运用  升华暗箱 
1、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学生汇报。
师展示收集的图片。(出示正常人的肺和吸烟者的肺)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汇报吸烟的危害。
板书设计        2、我们的呼吸
呼吸器官
吸入:空气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