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要点梳理
四 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
《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五经四书由来:《大学》是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论语》《孟子》不如这部书分明易晓。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 《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后来朝廷规定“四书”
为科举用书。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
四书顺序:因为《大学》《中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而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顺序约定俗成了。
五 经:《易》《书》《诗》《礼》《春秋》
针对训练
一.填空。
1.我们平时所说的“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易》、《》、《》、《礼》、《春秋》。
2..朱注“四书”定为科举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西元一三一三)起的
3.最初用力提倡《大学》《论语》《孟子》等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
4.《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章。程颢、程颐认为《大学》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
5.《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理意味深长。
6.《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
7.《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8.《论语》《孟子》不如《大学》分明易晓,所以学者要从《大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把四书贯串起来。
9.朱子认为,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心法
10.孟子生在战国时代,他“好辩”,和孔子的温润是不同的。所以儒家称孟子为“亚圣”。
11.朱子改定“四书”,一面固然为了诱导初学者,一面排斥老、佛,建立道统
二.根据要求答题。
12.小军读了《四书第七》后,作了如下知识梳理,请你判断对错,错误的请帮他更正。
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六艺”,小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它们都是实学。
错误。应改为:朱熹认为古时的大学里教穷理、正心、修已、治人的道理,小学里教“六艺”,它们都是实学。
《大学》这部书里的道理,并不是为一时一事说的,是为天下后世说的。
正确。
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二步,他的意思是,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错误。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
13.请你结合下面选自《四书第七》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一个伟大的人格——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节目: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 万章等共同编定,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辩“义”“利”甚严,而辩“性善”,教人求“放心”,影响更大。又说到“养浩然之气”,那“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这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所谓天人相通的哲理。
【注释】①阙疑:对疑惑不解的东西不妄加评论。
(1)文文发现材料中的内容可以与之前所学诗文相联系,于是她将二者对照以增进理解,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①“时习”:___________ ,不亦说乎?
②“义利”:_____________ ,于我如浮云。
③“择善”: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
④“仁”:得道者多助,____________。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义而富且贵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失道者寡助
(2)请你根据上面材料,说一说儒家学说对现在的我们有哪些教育意义。
儒家学说可以让我们学到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比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人要“养浩然之气”,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正义之人。(意思对即可)
(二)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14.为什么说后人读四书考科举,违背了朱子的本心?
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将《中庸》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后人却重在猎取功名;所以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
内容要点梳理
发展由来: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艺术特:
文辞妙绝。把策士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都传达了出来,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读来如闻其语,如见其人。
所记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为止,共二百零二年(公元前403—前202年),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所谓战国时代,便指这里的二百零二年;而战国的名称也是刘向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针对训练
一.填空。
1.战国七雄中的秦,从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日渐强盛。
2.秦国和其他六国对峙时期,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抗秦,这叫“合纵”派,代表是苏秦有的劝六国联合起来亲秦,这叫“连横”派,代表是张仪
3.战国的名称是刘向在《战国策》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4.《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中所记的事,从春秋时代至楚汉兴起,共二百零二年。
5.《战国策》常用比喻或寓言故事来增强说理性,著名的寓言故事“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等都出自《战国策》。
二.根据《<战国策>第八》的内容判断对错,如有错误请更正。
6战国策士的心思是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划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
正确。
7.汉代刘向在战国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错误。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
8.文中的唐雎是战国时的策士吗?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你觉得唐雎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唐雎是战国时的策士。这篇文章写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
参考译文: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
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