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四书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期节目由我与大家共同分享。提起礼仪,我首先想起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大家知道,古代儒家建立起一套礼乐制度,逐渐演变为我中华文明礼仪的内核。而整套礼乐制度,都蕴藏于古代的典籍中。也就是这期,我们要谈的主题。
记得不久前,咱们单位的一位老大哥,问过我,什么是《四书》、《五经》、《十三经》,我当时大体的解释了一下。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四书》、《五经》、《十三经》。
首先我们说一下什么是经,我们知道清代编修《四库全书》时,设立,经、史、子、集四部,这里经部就是专指儒家的经典与解释经典的著作。早在汉代,人们尊重儒家古典著作称为经书,其实“经”的原意就是线,所谓经书就是线装书。古代记事写于竹简,事多一简不能尽,便连续记在数简上,连系各简的线,就称为“经”。可见经不过是当时的书罢了,并没有其他的深意。(曹伯韩意
见。自己谈xx集解)。
其实,《五经》的名目,最早为六经,首先曾在《庄子》中发现。《庄子》及《礼记经解篇》
都以《诗》、《书》、《礼》、《乐》、《春秋》、《易》为六经。班固《汉书〃艺文志》称为六艺。但因《乐》已经散失,只存《乐记》一篇,并入《礼经》中,于是有《五经》的名目。
到了唐朝,《春秋》按照《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成三种,《礼经》也分为《周礼》、《仪礼》、《戴礼》„《礼记》)三种,立《三传》、《三礼》的称号,配合《易》、《书》、《诗》,称为《九经》。宋朝,把《尔稚》、《孝经》、《论语》、《孟子》四种加上去,成为《十三经》。
宋儒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印单行本,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给它们作详细注释。于是科举考试,必根据《四书》出题,而四书便成为小学生必读书了。
现在经书最完备的通行本是清朝阮元所刻的《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
版社均以出版,当然也有今人注疏本频频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