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同步专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______)
(3)前两句写早春景,以“小雨”“草”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______)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______)
[4]“草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朗读《清平乐》,完成练习。
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因风飞过蔷薇。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朝代)诗人、词人、书法家__________。“清平乐”是________ 名。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_____________ 之情。
[3]“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为什么要寻春的踪迹?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两首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________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下面词的片段,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前两句词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关于这四句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呜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课前五分钟
火车提前几天售票[1]解释下列词语。
无声: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
花重:___________  独明: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_____字是全诗的字眼。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美春雨的诗句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时节,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的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6. 古诗词阅读。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_____(填写文中诗句)
[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_____,“同根生”指②_____。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7. 课内阅读。
我爱您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
晞(xī  xiē) 衰(shuāi cuī)
焜(kūn hūn )  泽(zé  zhé)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衰:____________。 德泽:____________。
恐:____________。 焜黄: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_______________的诗。
[4]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______________,白了少年 头,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
8. 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体裁是___,“卜算子”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又送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的留恋,对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 把山比喻为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
9. 小古文阅读。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注释]①耒(lěi):古代一种像犁的翻土农具。
[1]这两首诗都是写________,都表达了______之情,《春夜喜雨》中表达出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春夜喜雨》中描绘了春雨___和_____ (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春雨》中描绘的是春雨____(A.来前  B.来时  C.来后)的情形,其中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_”字让人能够想象雨量的充沛。
[3]这两首诗中,杜甫认为春雨好在(_____),周邦彦认为春雨好在(____)
A.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B.春雨水量可观 
C.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D.春雨来得及时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春夜喜雨》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如诗句“好雨知时节”;而《春雨》中采用了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如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________)
(2)《春夜喜雨》采用了拟人和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的润物无声和春雨滋润万物的特
点。(_______)
(3)《春雨》在写作手法.上也采用了想象的写法,写出了春雨把池塘涨满了。(_____)
以诚为本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出塞(其一)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唐]王昌龄                   [唐]卢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但使:只要。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平明:天刚亮的时候。④白羽:指箭。 ⑤没: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