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为哪些人的逝去写过挽联唁电祭文悼词?
2012年03月24日 10:06:02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新华微博              一生中给许多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战士亲友写过挽联悼词和唁电祭文。这是追怀逝者、激励生者的重要方法,言简意赅,情真意切,虽寥寥数语,却丝毫不逊于鸿篇巨制。
挽早期党内去世的同志
1922 年1 月16 日晚,黄爱、庞人铨在领导湖南第一纱厂工人要求年终加薪斗争时,被湖南警察厅厅长张辉瓒带人逮捕,第二天凌晨被秘密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得知后,于1 月19 日从板仓杨开慧家中赶回长沙,组织领导反对湘军总司令兼湖南省主席赵恒惕的斗争。随后在船山学社两次主持黄爱、庞人铨追悼会,印发纪念特刊。此时,全国各地掀起了追悼黄爱、庞人铨,反抗赵恒惕的运动。作挽联哀悼黄爱、庞人铨:“奋斗为众生,千古伤心是工运;取义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1923 年“二七”惨案发生后,湖南反动政府加紧对工人运动进行镇压。一天,陈子博身藏两枚在长沙坡子街袭击赵恒惕未果,遭敌搜捕。陈子博在一所民房的粪池内躲藏了三天,
因受寒和中毒,医治无效,于1924 年1 月23 日病逝。3 月15 日,陈子博追悼会举行。为悼念这位才华横溢、斗志坚强的早期共产主义战士,借用杜甫《蜀相》的尾联作挽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26 年10 月,与在湖南第一师范同窗四年的好友罗宗翰在私人诊所治病,由于被人在药中下毒而暴卒。为了纪念罗宗翰,1926 年冬,湖南各界在第一师范学校大礼堂隆重举行追悼大会。特撰挽联“: 羡哲嗣政教长才竟成千古;叹吾党革命先锋又弱一个。”悼词怎么写
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去世的同志
1928 年8 月25 日,、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主力分两路从湖南桂东寨出发,回师井冈山。当红四军行至江西省崇义县思顺圩时,发现担任前卫的红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策动一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叛逃投敌,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带人追回了这两个连,但王尔琢却被袁崇全双打中胸部,当场牺牲。杀害王尔琢的袁崇全投入国民党刘士毅部。9 月13 日,袁崇全在遂川县城至城东于田一线被击毙。1928 年10 月中旬的一天,红四军军部在江西宁冈砻市草洲上举行追悼团长王尔琢大会。会场前面摆着边界党、政机关和领导同志送的挽联,其中一副蓝底白字的是由亲自拟就、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同胞,再
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工作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解放始方休。”
1931 年9 月15 日,红一军团第三军军长黄公略率部开赴瑞金,行至江西吉安县东固山六渡坳时,遭敌军空袭,不幸中弹而光荣牺牲。主持了追悼会并为黄公略撰写了一幅挽联:“广州不死,平江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1933 年,时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红十三军军长的赵博生率三个团扼守江西南城县长员庙山脉,配合主力在黄狮渡消灭敌人。1 月18 日,赵博生在战斗中头部中弹,壮烈牺牲。等得知赵博生牺牲的噩耗后,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名义致电红五军团,吊唁赵博生。唁电说:副总指挥赵博生是为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他的牺牲,永远光荣于中国苏维埃史上。中央政府表示悲悼和敬意。”
1936 年3 月,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率部东渡黄河参加东征。4月14 日,在指挥部队作战时牺牲于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前线。1943年5 月,为刘志丹题词:“众领袖,民族英雄。纪念刘志丹同志。”为了纪念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之一刘志丹,1943 年5 月2 日,
在志丹县举行刘志丹灵榇公葬仪式,并建刘志丹陵园。为刘志丹陵园内的红星纪念塔题字。正面题写:“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碑文:“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
1935 年2 月21 日,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谢子长,因在长期征战中多次负伤,伤情恶化,在县灯盏湾逝世。1939 年8 月23 日,为谢子长烈士墓题字并撰写挽词。题字是:“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之墓”。挽词为:“民族英雄,虽死犹生。”1946 年2 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谢子长烈士陵园。在延安为新建的烈士陵园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
1935 年3 月,闽粤赣游击纵队司令员古柏在广东龙川县上坪鸳鸯坑召集游击纵队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而被国民党军包围,后在掩护部队突围的战斗中牺牲。得知后极为悲痛,给古柏亲属写信表示慰问,并题词悼念:“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1935 年2 月24 日,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的瞿秋白被国民党逮捕,
6 月18 日在福建长汀就义。高度赞扬瞿秋白:“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1936 年10 月,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奉命率部西渡黄河。1937年1 月,董振堂在甘肃高台县城率部与近10 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激战九天九夜。1 月20 日,高台县城失守,董振堂壮烈牺牲。等中央领导在延安参加了为董振堂举行的追悼会。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挽抗日战争时期去世的同志
1938 年10 月,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政教科长杨兰史病逝。题词:“哀悼我们教育战线上的勇士,杨兰史同志永远不死。”
1939 年6 月12 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根据蒋介石的秘令,派兵包围新四军驻湖南平江县嘉义镇的通讯处,残杀新四军上校参议涂正坤、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司令部少校秘书曾金声、通讯处秘书吴渊及赵禄莹等多人,通讯处遭破坏,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平江惨案”,激起各抗日根据地人民和国统区正义人士的公愤。得知此事后,以
个人名义送牺牲烈士挽联:“日寇凭陵,困难方殷,口应当向外;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8 月1 日,出席延安各界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发表题为《用国法制裁反动分子》的演说,严厉谴责了那些投降派、顽固派在抗战队伍中闹磨擦、闹分裂的卑鄙行径。大会会场还是挂着为惨案撰写的挽联:“顽固分子罪不容诛,挟成见作内奸,专以残害爱国英雄为能事;共产党员应该警惕,既坚决又灵活,乃是对付民族败类之方针。”
为邹韬奋写的挽词
1942 年3 月6 日,时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的张浩在延安中央医院病逝。3 月8 日,怀着异常沉痛的心情,为张浩作挽联两副:“工人先锋,战士楷模”“忠心为国,虽死犹荣”。3 月9 日,参加了张浩的葬礼,为其执绋、抬棺。
1942 年5 月25 日,驻山西省辽县(后改为左权县)的八路军总部遭到日军合围,左权在指挥部队掩护总部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中弹牺牲。5 月27 日,同朱德复电、并转彭德怀,电文中写道:“……左权阵亡,殊深哀悼……”
1942 年11 月23 日,曾任《解放日报》总编辑的杨松在延安病逝。题写挽词:“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1944 年2 月7 日,时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八路军回民支队司令员的马本斋在山东莘县病逝。3 月17 日,延安各界举行悼念马本斋大会,题写挽词“: 马本斋同志不死。”
1944 年7 月24 日,邹韬奋因癌症在上海逝世。他生前曾多次向中共提出入党要求,临终前口授遗嘱,再次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9 月28 日,中共中央电唁其家属,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为了纪念邹韬奋,1944 年11 月15 日,《解放日报》开辟专版发表纪念文章。为之挥笔题词:“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1944 年9 月5 日,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石峡山中烧木炭,因下雨炭窑崩塌而牺牲。主席得知这个消息,万分悲痛。他为张思德题写了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9 月8 日,又亲自出席了中央警备团在延安枣园操场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大会,并在会上动情地作了演讲。他在演讲中用“为人民服务”概括了张思德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解放后,这个演讲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选集》。
1944 年8 月15 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彭雪枫将军,率主力西进,以恢复豫皖苏边区。9 月11日,彭雪枫率部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牺牲。1945 年2 月7 日, 出席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为彭雪枫举行的追悼大会,并题写挽词:“雪枫同志在与敌人斗争中牺牲了,全民族和全党都悲痛这个损失。为了补偿这个损失,应该学习雪枫同志的英勇精神,更加努力扩大解放区,扩大八路军、新四军,促成联合政府和联合统帅部,使日本侵略者在有效的联合打击下早日消灭,使独立民主的新中国早日实现。”还与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共送挽联:“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 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 满怀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还以中共中央名义送挽联一副:“为民族为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挽解放战争时期去世的同志
1945 年10 月8 日傍晚,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秘书、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李少石,在替周恩来送民主人士柳亚子返回办事处的途中,被国民党军伤兵误伤,经抢救无效,于当晚7 时左右牺牲。得知后为李少石题写挽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1940 年5 月,冼星海离开延安去苏联学习,并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
1945年10 月30 日冼星海因肺病在莫斯科病逝。噩耗传到延安后,陕甘宁边区各界众举行隆重的追悼活动,《解放日报》出版“冼星海同志追悼特刊”。于11 月为鲁迅艺术学院举行的冼星海追悼会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1946 年4 月8 日, 中共政协代表王若飞、政协宪草审议委员会代表秦邦宪(博古)与新四军原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等一起乘飞机返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失事坠毁,机上17 名人员全部遇难。4月19 日,延安各界在飞机场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以沉痛的心情题写挽联:“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 ;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成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4 月20 日,《解放日报》发表撰写的《向“四八”遇难烈士致哀》的祭文:“数十年间,你们为人民事业做了轰轰烈烈的工作。今天,你们为人民事业而死,虽死犹荣!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将加深中国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它将加强中国人民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事业的决心!你们的死是一个号召,它号召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和平、民主、团结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全党党员和全国人民将继承你们的遗志,继续奋斗,直到胜利,决不懈怠,决不退缩!”《解放日报》还发表了为“四八”遇难烈士所作的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1946 年7 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的关向应在延安病逝。7月28 日,延安各界代表5000 余人为关向应举行了遗体安葬仪式,致挽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