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专题
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共12分)
海棠歌
陆游
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1】看海棠。
当时已谓目未睹,岂知更有碧鸡坊。
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
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
扁舟东下八千里,桃李真成仆奴尔。
若使海棠根可移,扬州芍药应羞死。
风雨春残杜鹃哭,夜夜寒衾梦还蜀。
何从乞得不死方,更看千年未为足。
注释:【1】南充樊亭:与下文中的“碧鸡坊”均为四川地名。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开篇从诗人初到蜀地赏海棠写起。
B.“蜀姬”句写出蜀地女子的美艳和谦逊。
C.“扁舟”两句写诗人远离桃李之乡来到蜀地。
D.结尾表达了诗人追求永生、千古留名的理想。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中的“杜鹃”与《琵琶行》中的“杜鹃”都蕴含哀情。
B.本诗抒发的情感与《临安春雨初霁》的惆怅徘徊有所不同。
C.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描绘了奇幻璀璨的梦中景象。
D.本诗十六句,层次清晰,体现出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13.本诗歌咏海棠,多从侧面展开。请结合全诗赏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6分)
11.(3分)A
12.(3分)C
13.(6分)参考答案:
①诗人本以为樊亭海棠之美前所未见,但是碧鸡海棠更胜一筹。
②艳妆的蜀中佳丽美貌天下无双,但在碧鸡海棠面前,让人顿觉黯然失。
③桃李人所共赞,与碧鸡海棠相比,却会像奴仆一样拜倒在海棠脚下。
④扬州芍药天下驰名,见了碧鸡海棠也会觉得羞愧逊。
⑤渴望永远欣赏碧鸡海棠,再看千年也不满足。
⑥从侧面极尽笔墨盛赞碧鸡海棠无与伦比的美,表达对海棠的痴迷。
【评分参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1-13题。(共12分)
水龙吟①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②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③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④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 ②参差:仿佛。 ③直饶:即使。
④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挥了淝水之战。
11.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梦中一见”,作者借忆梦反映自己对陶渊明的追慕。
B.“欲歌还止”,唏嘘之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满情绪。
C.“须信”两句,是说如果陶渊明还在,也会被现实震怒。
D.“富贵”三句,与孔子视富贵如浮云的态度有相似之处。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发西风”是对陶渊明曾有终老于官场的想法表示惋惜。
B.“折腰五斗”表明作者与陶渊明一样痛恨坐享朝廷的俸禄。
C.“应别有”意在指出那流传已久的对陶渊明的认识是错的。
D.“东山何事”显示出作者的内心仍然期待着能被朝廷起用。
13.作品借“高山流水”引陶为知音。结合词句分析,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6分)
11.(3分)C 12.(3分)D
13.(6分)参考答案:
从作品文字来看,辛弃疾和陶渊明在三个方面有相似处:
①“曾识”“梦中一见”,都是离开仕途,选择隐居;
②“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都是看淡功名,不慕富贵;
③“应别有,归来意”“甚东山何事”,退隐之中,内心仍然有所期待。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 题。(共12分)
解语花·梅花
春天的菜吴文英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1】。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2】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3】。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4】。料准拟、何郎词卷【5】。欢未阑,烟雨青黄【6】,宜昼阴庭馆。
注释:【1】剪: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句。【2】霙:雪花。【3】“琼树”二句:暗用唐代薛昭于兰昌宫见张云容、刘兰翘、萧凤台三美女事。下阕“云容”“兰翘”“箫凤”即指三美女。【4】半面:喻花瓣凋落。【5】何郎:指南朝梁诗人何逊,有《咏早梅》诗。【6】青黄:指梅子熟时。
1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横”三句写词人沿路寻梅花,只见烟水苍茫,春景迷离。
B.“临溪影”两句直接展现出梅花在春风吹拂下呈现出横斜之姿。
C.“酥莹云容”三句写出了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
D.“料准拟”两句写梅花即使凋零,也能为何郎所赏而写入诗篇。注意力训练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霙弄晚”中的“飞霙”,既呼应“皱碧”,又为“琼树”埋下伏笔。
B.“夜暖”“暮寒”二词相互映照,突出了暮春时节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
C.“冷云”三句,兼写三美女与梅花的凄凉处境,意在表现梅花幽怨之情。
D.词中梅花的繁盛与凋零、三美女与何郎分别构成对比,以寄托复杂情思。
13.此词咏梅,词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展现梅花形象的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1.(3分)B(“直接展现出……横斜之姿”错误。)
12.(3分)C(A项,“飞霙”呼应“皱碧”错;B项,“天气变化无常”错误,“夜暖”为词人赏梅的心理感受;D项,“三美女与何郎”不存在对比关系。)
13.上阕先从地理环境和天气写起,为梅花出场做铺垫(1分);接着又着笔于梅影,写梅花映在水中的横斜之态(1分);再接着,宕开一笔,写飞雪将梅香吹散千里(1分);之后梅花正式出场,但又以三美女为喻,上下阕衔接,写梅花温润、晶莹、清瘦、柔婉等特点(1分);然后笔锋一转,写梅花处于清冷荒凉的境地,无语中暗含春怨(1分);然后写梅花凋残孤独之景(1分);最后想象欣赏梅子成熟时的情景,从而丰富了梅花的形象(1分)。
【评分标准】共6分。七点答及六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3题。(共12分)
送沈亚之歌并序
李贺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白藤交穿织书笈【1】,短策齐裁如梵夹。
雄光宝矿献春卿【2】赞美春雨的诗句,烟底蓦波乘一叶。
春卿拾才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携笈归家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3】。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注释:【1】笈:书箱。【2】春卿:主管考试的官员。【3】古人三走:指管仲三次为官,三次被免。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四句写沈亚之春日东归,坐骑瘦小,表现其落第失意的形象。
B.“白藤”二句写沈亚之当初入京时,携带了一书箱整整齐齐的文稿。
C.“春卿”二句写主考官主持选才,将沈亚之进献的黄金弃置于一旁。
D.“请君”二句表达诗人对沈亚之的鼓励,期待他来年秋天再来应试。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怨”开篇,整首诗笼罩在才子落第的凄凉颓丧的气氛之中。
B.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七言古体诗,诗中都有丰富奇特的想象。
C.本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奇诡浪漫,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D.诗歌表达了送别友人时深挚而复杂的情感,语言形象,富有感染力。
13.诗中写沈亚之入京应试和落第归家时都用到了“笈”,试分析其意义和作用。(海茄子的家常做法6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11.(3分)C
12.(3分)D
13.(6分)
答案要点:
笈,是沈亚之才华的象征。第一处追忆沈亚之携笈进京时的情形,烘托了一个踌躇满志、才华横溢的书生形象,表达诗人对朋友的赞美;第二处想象沈亚之携笈归家后的窘迫之境,刻画出一个失意沮丧的落第才子形象,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诗中前后两处“笈”形成呼应,沈亚之过去意气风发,现在潦倒归家、才华仍在,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沈亚之未来的期待;“笈”作为典型意象,将现在、过去和未来连接起来,虚实变化之间自然巧妙。
北京市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1分)
红楼梦第十五回喜雪【1】
李商隐
朔雪自龙沙【2】,呈祥势可嘉。
有田皆种玉,无树不开花。
班扇慵裁素,曹衣讵比麻【3】。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4】。
寂寞门扉掩,依稀履迹斜。
人疑游面市,马似困盐车【5】。
洛水妃虚妒,姑山客漫夸杨靖宇简介【6】。
联辞虽许谢,和曲本惭巴【7】。
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正赊【8】。
此时倾贺酒,相望在京华。
注释:【1】此诗作于会昌四年(744),当时李商隐32岁,闲居不仕。【2】龙沙:沙漠。【3】《诗经·曹风·蜉蝣》:“麻
衣如雪。”【4】《搜神记》记载,丁令威化鹤归乡。【5】《战国策·楚策》:“骥服盐车而上太行。”【6】《庄子·逍遥
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7】谢:指曾以柳絮喻雪的谢道韫。巴:通俗乐曲下里巴人,不
同于高雅的乐曲阳春白雪。【8】粉署:宫禁之中。霜台,御史台。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朔雪自龙沙”,既写出雪下得大,又渲染了风吹雪飘的浩大气势。
B.“班扇慵裁素”,用洁白轻盈的“朔雪”表现班婕妤所用素扇之美。
C.“洛水妃虚妒”两句,以“洛水妃”和“姑山客”来衬托雪之洁白。
D.“联词虽许谢”两句,以谢道韫柳絮之喻与阳春白雪乐曲之雅赞雪。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点题,与《登快阁》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写法相似。
B.“无树不开花”与“深巷明朝卖杏花”中的“花”都在实写中寄寓作者的喜悦之情。
C.本诗尾联对仗,杜甫《登高》的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对仗。
D.本诗和柳永《望海潮》的写法相似,都化用大量典故,使表达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4.有人说,此诗题目虽有“喜”,诗意却含悲。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5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