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歌词。题目为一个祈使句,使令动词“让”后面为一个主谓短语,这个短语告诉我们歌词描写的是一孩子课外轻舟泛湖的愉快生活和对生活的热爱。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尽情想象:迷人的环境,美丽的季节,放松的身心,快乐的时光,波光粼粼,笑语欢声……
这首歌词由四段组成,前三段形式相似,内容互为补充,最后一段改变形式,以景结语,收束全文。
第一段:写孩子们“荡起双桨”,轻舟泛湖,周围景宜人。
第二段:写孩子们沐浴着阳光,愉快歌唱,幸福快乐之情跃然纸上。
第三段:写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第四段:写船行水中,畅快自由。
〔语意理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先扣题,描写我们轻舟泛湖的行动,字里行间充满着热情与活力。
“推开”很显然是用拟人手法,将自行于水上的情形描写得很生动,“波浪”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风景,船行浪涌,令人惬意。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句写景,也是泛舟的环境。按空间顺序先写海面,再写四周。“白塔”“绿树红墙”,这是周围美丽的景,作者强调其彩,如同“两岸树木密”“小竹排在画中游”一样,我们仿佛也荡起双桨于画中游一般。“倒映”指物体的形象倒着映射到另一物体上,“环绕”指围绕,两个动词用得恰切,让我们感觉到了周围的整体环境。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地歌唱。”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今天风和日丽,金的阳光让红领巾更加鲜艳,阳光散金碎玉一般地洒下,水面一片粼粼波光,水下鱼儿嬉戏,而这一切又都伴着愉快的歌声,这欢快幸福的场面已跃然纸上。“迎”“洒”两个动词分别从两个角度来描写,“迎”体现一种感情,“洒”描摹一种情状,二者相辅相成,恰到好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佛我们的快乐已传染给了鱼儿,鱼儿也将
与我们一同享受这幸福美好的时刻。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这句交代了孩子们的泛舟是在做完功课之后,是在课堂生活之外,是一种自发的课外活动,而生活的空间就是广大的。在课堂上,我们有遨游知识海洋的快乐,但课堂并非生活的全部,我们还有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即课外,那里更丰富多彩,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空间,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有意义,更充满乐趣。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这句表明,孩子们在充分享受快乐的同时,也用他们不太成熟的大脑去思考:幸福的生活是哪里来的。歌词并未对此作出解答,但每一个读者自会从中悟出自己的体会。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句既与开头“让我们荡起双桨”相呼应,又以写景结束全文,最后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
〔写作特点〕
1?这首歌词节奏明快,感情优美。表现了孩子们课外泛舟的快乐情景,给人一种活泼、充满生气的审美享受。
2?形式、韵律灵活,富于变化。形式上共有四节,前三节相似,而第四节变化,形式灵活。压韵上也是静中有变,第一、二节压同韵,而三、四节又换韵,这样既有音乐感,又有变幻的魅力。
教学建议
(一)读书指导
1.在学习课文时,可以与音乐课整合,让我们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制作课件更好,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热爱。
2.借助拼音自读。注意:尽可能读汉字,不认识的字再看拼音,教师不必范读、领读等。
3.自由读文,把不理解的词、句画下来,小组讨论交流。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4.指导用多种方式读文,在读中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