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诗句赏析
寒食节的诗句赏析
  《寒食》
  唐·卢象
  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赏析:
  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春秋时,晋国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其实清明节与寒食节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扫墓原是寒食节的内容,因为两节相连,渐渐的扫墓改在清明节进行。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使得清明扫墓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就描写了寒食扫墓的情形。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道尽生离死别的苦痛。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诗句赏析
  赏析:
  诗人首句写景,突出一个“冷”字:“雨中”是天气之冷;“禁火”是节令之冷;“空斋”是旅居之冷。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层层叠加地写足了环境气氛,令人倍感萧索与凄冷。 次句还是写景,关键在一个“独”字:“江上”是春潮涌动的春江;“流莺”是自由翻飞、悦耳欢啼的黄莺,与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截然不同,本是充满生机,令人振奋愉悦的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再美好的景象,独看独听反而更添寂寞和惆怅。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的“想诸弟”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第三句直抒胸臆,既点题,又说明了前两句诗人倍感冷寂孤独的原因,还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结句的想象中的情景。一边喝酒,一边赏花,不是游春时的闲适畅饮,而是孤寂难耐的排遣。“借酒消愁愁更愁,泪眼观花花不语”,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之中,流露出无尽的落寞与惆怅。结句运用联想,又是写景,诗人宕开诗笔,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由人及物,融情于景,更烘托出诗人到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之情。情景交融,与“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诗句句相承,首尾呼应,一气流转,浑然成章。虽只是写身边景、眼前事、心中想,但运笔空灵,含蓄深婉,极尽烘托之妙。在情景交融的和谐意境里,“手足情深”的主题得到了
完美的呈现。千古之下,依然令人共鸣、感慨、以及羡慕、遗憾。时下的年轻一代多为独生子女,“手足之情”已属稀罕,“手足情深”就更是奢望了,更何况,“寒食”这一古老的传统节日早已被人们冷落不过了。“把酒看花想手足”的哀婉意境,怕是只能在古人的诗句中去寻觅了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赏析:
  寒食祭扫,满满都是思念的旋律。这几首诗描绘出清明扫墓、缅怀亲人的凄凉场景。的确,面对生离死别、天人永隔,怎不让人伤心肠断?然而,寒食节并不全是伤感和哀思。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这踏青玩赏的时节里,处处洋溢着春天的喜悦和勃勃生机。
  《寒食》
  唐·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赏析:
  黄鹤从旧编在上元二年,浣花溪作。《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上四,寒食所见之景。下四,寒食所接之人。招要则赴,馈问不辞,人情既相亲狎,至于鸡犬忘归,物性亦与之相忘矣。)
  江总诗:“风花拂舞衣。”
  陶潜诗:“冉冉星气流。”
  何逊诗:“晖晖视落日。”
  陶诗:“田父有好怀。”
  刘向《新序》:“出讼邻家,未为通计。”《诗》:“杂佩以问之。”注:“问,遣也。”
  《汉书》:高帝作新丰,一如丰沛道路人家,鸡犬放之,皆识其家。远注江村止八九家,故尽相识。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诗》
  五代·云表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赏析:
  这是作者惟一的`一首诗,描绘了这城郊墓地的情景。作者从佛家的生死轮回和避世思想出发,指出今年躺在新坟中的便有很多是去年扫墓的人,言外之意是今年来祭扫墓的人也必定有不少明年将被埋入坟墓。这虽显得消极颓废,却也客观地道出了人生代谢的自然规律。此诗写得流畅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赏析:
  以寒食为题的古诗词中,最有名的就是中唐诗人韩翃的这首。寒食节这天,民间不许点火的传统,人们只能吃头天做好的东西。韩翃看到隔壁一位官宦人家寒食节照样灯火通明,丝毫不顾民间的习俗,于是愤然在这家外墙上题写这首《寒食》,借古讽今,以讥诮这位官员享受特权,大有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之风。足证古代诗人面对强势不卑微、面对弱势不轻狂的崇高风骨!
  《寒食(其一)》
  宋·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赏析: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