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洪敏励志的演讲稿〔优秀4篇〕
俞洪敏励志的演讲稿 篇一
    朋友们:
    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泳,突然碰到一条从对面游来的老鱼向他们点头问好:“早啊,小伙子们。水里怎样?〞
    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了,他望着另一条,问道:“水是个什么玩意?〞
    这便是美国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上的必备故事,演讲者由此便能展开寓意深刻的说教。这个故事似乎稍好一些,不比其他俗气的故事那么胡扯……不过,你们假设以为我会将自己喻作智慧老鱼,向你们这些小鱼儿阐释水的含义,那还是省省吧。我可不是什么智慧老鱼。
    这个鱼儿的故事要表达的观点很简单:最明显、最普遍、最重要的关系,往往是最难发现、最少谈论的。
    当然,这句话说出来也是陈词滥调——但事实是,在成年人的日常之中,即便是陈词滥调,也可能攸关生死。或者,这大概便是我在这个清爽的早晨,想给各位的建议。
    我做这样的演讲,主要是想给各位说说教育本身的意义,给各位解释一下,对于即将取得学位的诸君而言,你们所拥有的并非只是物质回报,更有实实在在的人文价值。因此,我们还是说说毕业典礼演讲上的那条最简单、最常见的陈词滥调吧——即,人文科学教育并非知识填鸭,而是“让你学会如何思考〞。
    如果此时的你们同大学时代的我一样,那肯定不愿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觉得这样的话语是一种侮辱,因为你们已经无需任何人来教你们如何思考了——既然已经获得了一流大学的认可,也就证明,你们早已懂得如何思考。可我要跟你们说,人文教育的这条陈词滥调毫无污蔑之意,因为,我们在这样的大学里应当接受的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并非关乎思考能力,而是对思考内容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能够自主选择思考的内容,觉得这样的讨论纯属浪费时间的话,我建议你先思考一下鱼和水的故事,随后几分钟,烦请暂且不去疑心讨论如此显而易见之事的价值。
    再讲一个具有教育意味的小故事。
    在阿拉斯加一个偏远郊外的酒吧里,坐着两个人。
    其中一个是信徒,另一个是无神论者,他们正借着四杯啤酒下肚后的那股烈劲儿争论着上帝存在与否的话题。
    无神论者说:听着,我不相信上帝,也并非全无道理。我也曾做过向上帝祈祷之事。就在上个月,我在离营地很远的地方碰上了暴风雪,什么也看不见,完全迷了路,当时温度有零下四十五度,所以我便试着祈祷。我。膝跪在雪地里,大喊着:上帝啊,我在暴风雪中迷失了方向,如果你真的存在,求求你,救救我,否那么,我就要死在这里了!
    于是乎,酒吧里的那位信徒望着那位无神论者,一脸迷惑地说道:“那么,你现在肯定相信了吧。毕竟,你坐在这儿,活得好好的。〞
    无神论者眨巴着眼睛,像看白痴一样看着那位信徒:“我可不信。我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有两个爱斯基摩人碰巧路过,引导我回到营地的方向。〞
    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剖析这个故事并非难事:两个人假设是拥有两种不同的信仰模式,会用两种不同的方式从经历中获取意义,即使是一模一样的经历,他们也可能收获完全不同的意义。
    我们鼓励相互包容,鼓励信仰多元化,因此,我们绝不会断言某个人的理解是正确的,而另一个人的理解是错误的,或是不好的。
    这不打紧。只不过,我们一直都在不停地讨论,这些个人模式和信仰从何而来,即,从这两个人内心的哪个地方而来。
    似乎,一个人对世界和对自身经历的意义的解读方式,就好似身高或者鞋码一样,是天生的;又或者像语言那样,是从文化中吸收的。
    我们对意义的构建,似乎并不是出于个人自觉的、刻意的选择。
    那位无神论者十万分确信,爱斯基摩人的出现与他的祷告没有任何关系。当然,许多有信仰的人似乎也都对自己的理解无比自信。
    也许,他们甚至比无神论者更令人反感,至少对在场的大多数人来说是如此,然而实际上,宗教教条主义者的问题与故事中的无神论者的问题并无二致——自大、盲目确信、思想封闭,就像一个彻彻底底的牢狱,狱中之人甚至不知自己已被监禁。
    在此,我想说的是,这便是人文教育中“教我们如何思考〞的真正含义:少些自大,多些对自己和自己所确信之事的“批判意识〞……因为,有许多我不假思索便确信的事,结果却是大错特错的。
俞敏洪演讲    我几经周折才终于明白这个道理,想必在座诸君也会如此。
    俞洪敏励志的演讲稿 篇二
    亲爱的同学们,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当有人站在这么一个舞台上,我们很多同学都会羡慕。也会想,也许我去讲,会比他讲的更好。但是不管站在台上的同学是面对失败还是最后的成功,他已经站在这个舞台上了。
而你,还只是一个旁观者,这里面的核心元素,不是你能不能演讲,不是你有没有演讲才能,而是你敢不敢站在这个舞台上来。我们一生有多少事情是因为我们不敢所以没有去做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男孩,在大学整整四年没有谈过一次恋爱,没有参加过一次学生会班级的干部竞选活动。这个男孩是谁呢?他就是我。
    在大学的时候,难道我不想谈恋爱吗?那为什么没有呢?因为我首先就把自己看扁了。我在想,如果我要去追一个女生,这个女生可能会说,你这头猪,居然敢追我,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真出现这种情况,我除了上吊和挖个地洞跳进去,我还能干什么呢?所以这种害怕阻挡了我所有本来应该在大学发生的各种感情上的美好。
    其实现在想来,这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你怎么知道就没有喜欢猪的女生呢?就算你被女生拒绝了,那又怎么样呢?这个世界会因为这件事情就改变了吗?那种把自己看得太高的人我们说他狂妄,但是一个自卑的人,一定比一个狂妄的人还要更加糟糕。因为狂妄的人也许还能抓到他生活中本来不是他的时机,但是自卑的人永远会失去本来就属于他的时机。因为自卑,所以你就会害怕,你害怕失败,你害怕别人的眼光,你会觉得周围的人
全是抱着挖苦打击侮辱你的眼神在看你,因此你不敢去做。所以你用一个本来不应该贬低自己的元素贬低自己,使你失去了勇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门,都被关上了。
    当我从北大辞职出来以后,作为一个北大的快要成为教授的一个老师,马上换成穿着破军大衣,拎着浆糊桶,专门到北大里面去贴小广告的人,我刚开始内心充满了恐惧,我想这可都是我的学生啊,果不其然学生就过来了。哎俞老师,你在这贴广告啊。我说,是,我从北大出去自己办个培训班,自己贴广告。学生说,俞老师别着急,我来帮你贴,我突然发现,原来学生并没有用一种贬低的眼神在看我,学生只是说,俞老师我来帮你贴,而且说,我不光帮你贴,我还在这看着,不让别人给它盖上。逐渐我就意识到了,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克服了恐惧,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长。也正是有了这样慢慢不断增加的勇气,我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自己的未来。
    回过头来再想一想,最近这几天正在全世界非常火爆的我的朋友之一马云,他就比我伟大很多。马云跟我有很多相似之处,当然不是长相上相似,大家都知道,这个长相上还是有差距的,他长得比拟有特。
    我们俩都高考考了三年,我考进了北大的本科,他考进了杭州师范学院的专科,大家马
上发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如何,我应该显得比他更加的优秀。但是一个人的优秀并不是因为你考上了北大就优秀了,并不是因为你上了哈佛就优秀了,也并不会因为你长相更好看而优秀。一个人真正优秀的特质来自于内心想要变得更加优秀的那种强烈的渴望,和对生命的追求那种炽热的激情。马云身上这两条全部存在。
    如果说在我们那个时候,马云能成功,李彦宏能成功,马化腾能成功,俞敏洪能成功,我们这些人都是来自普通家庭,今天的你拥有的资源和信息比我们那个时候要更加丰富一百倍,你没有理由不成功。
    当我们要有勇气跨出第一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往前走的脚步你自己能够听见。
    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地想一下:我内心现在拥有什么样的恐惧,我内心现在拥有什么样的害怕,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这些东西,我的生命质量是不是受到影响,因为这些东西,我不敢迈出我生命的第一步,以至于我生命之路再也走不远。如果是这样的话,请同学们勇敢地对你们的恐惧和勇敢地对别人的眼神,说一声No!Because I am my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