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期末课外古诗词诵读备课资料
期末课外古诗词目录:南安军/文天祥
别云间/夏完淳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南安军》文天祥备课资料【部编版九下】
【原诗】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课下注释】
①选自《文天祥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南安,今江西大余。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行,路过此地。军,宋代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或与府、州同级,或与县同级。
②【梅花南北路】指经过梅岭。梅岭,即大废岭,山上多梅树,是广东和江西的分界岭。
③【采薇】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薇,一种野菜。文天祥到了南安军曾绝食八天。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作者】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背景】
公元1279年(帝昺祥兴二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在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时写此诗。
【主题思想】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
【赏析】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遥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常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夷、叔齐故事,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在山上。从广东开始,文天祥就开始绝食,准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然没事,就继续进食。就在文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囚徒后壮烈牺牲。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作者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别云间》夏完淳备课资料【部编版九下】
【原诗】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课下注释】
④选自《夏完淳集笺校》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云间,松江的古称。夏完淳(1631-164
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南京。
⑤【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锤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⑥【泉路】黄泉路,指死亡之路。
⑦【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⑧【灵旗】灵幅,旧时招引亡魂的旗子。这里语意双关,也暗指战旗。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
乡实在心犯难。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作者】
夏完淳(1631一1647),明末爱国诗人、抗清将领。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于公元1631年(
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14岁参加抗清活动,后被俘,英勇就义,死时年仅17岁。
【背景】
顺治三年,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云间”是松江的别称,西晋文学家陆云,字士龙,家在华亭,对人自称“云间陆士龙”,于是后人就将松江称作云间。此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语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别故乡,而诗人内心是把自己比作天上的一天龙,从此将要从云间消失了。
【主题思想】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慨叹,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赏析】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
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
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备课资料【部编版九下】
【原曲】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年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情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课下注释】
①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6年版)。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
②【阿房】即阿房宫,秦朝宫殿,规模宏大,建筑华丽。故址在今陕西西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