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一、太阳
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2.太阳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1500万℃,日地距离: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500秒,约8分钟
3.太阳大气(由里至外):光球层(太阳黑子)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4.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太阳活动的影响:①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使指南针不指南②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气候,造成洪涝,旱灾⑤使地面上紫外线增强。
5.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损伤。
6.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2)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3)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
二、月球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月海。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环形山,主要是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的产物,一些是古老火山的爆发形成。
2.月球的直径:3476千米,是地球直径的3/11倍,是太阳直径的1/400倍,月球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质量为地球的1/81。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1/400
3.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昼夜温差大听不到声音天空的背景是黑的。月球上没有水,因此没有生命没有天气变化。由于月球质量小,所以月球引力是地
球的1/6。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4.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三、太阳系:
1.太阳系是由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的。太阳是太阳系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各天体按一定的椭圆轨道绕日自西向东运动。
2.按与太阳由近至远的顺序排列,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体积最大:木星、土星;有光环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最多:木星、土星;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唯一逆向自转行星:金星。木星上有大红斑(由气体激烈运动形成的旋涡)。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火星:与地
球最相似,被称为“红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土星的光环由碎块和微粒组成。
4.彗星包括彗核、彗发、彗尾 。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彗核主要由岩石碎片和固体微粒和冰块构成。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
5.流星现象,流星或流星雨没有烧尽的部分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叫陨石
四、宇宙:
1.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3万光年
2.银河系:侧看:中间厚,四周薄像铁饼,俯视:大旋涡,有四条螺旋臂。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3.宇宙的层次结构:地月系(其他行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总星系)
4.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阿姆斯特朗。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
5.希腊人把天空划分48个星座,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在赤道地区可以观测到全部的星座。北极星是北半球上最好的指北参照物。
6.北斗七星——大熊座,北极星在小熊座,织女星在天琴座,牛郎星在天鹰座,天狼星在大犬座,南天星空中天狼星是最亮的星。
7.把北斗星斗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以到北极星
8.北斗七星斗柄指向随季节变化: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
9.星等表示星星的明暗,6等星肉眼可以看到最暗的星等,星等越小星越亮,如太阳是-26.7星等。
五、月相: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是反射太阳光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周期:29.53天
3.新月(初一朔日),峨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望日),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初一朔日)
4.上上西,下下东,上弦月、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西边半个亮,下弦月、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东边半个亮
5.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端午(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八月十五)、重阳(九月初九)。
6.时间:新月:6:00-18:00,上弦月12:00-24:00,满月18:00-6:00,下弦月24:00-12:00.
7.位置:月球从太阳开始逆时针转
六、日食和月食:
1.日食的概念: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日食形成条件:地球、月球、太阳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且月球居中;日食的过程:从日轮西缘开始遮掩,东缘结束(西亏东复);日食发生的时间:农历初一;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偏食(黑)、日环食;持续时间:几分钟
2.月食的概念:月面部分或全部变暗的现象;月食形成的原理:当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而发生月食;月食的过程:月球自西向东运动,从月轮东缘开始西缘结束(七月的天空东亏西复);月食发生的时间:农历十五、十六;月食的类型:月偏食(古铜)、月全食;持续时间:一般1-2小时
3.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 的左右的夹角。
4.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同的
七、地球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白昼变成黑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黑夜变成白昼的界线
八、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0夹角。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②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中午最大,杆影最短。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减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其他地区无直射
4.五带的划分:低纬地区,太阳高度平均较大,地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所以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总能量具有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的规律。
5.由于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
春分    月  日
太阳直射点     
全球昼夜     
·
夏至    月  日
太阳直射点     
春分    月  日
太阳直射点     
全球昼夜     
秋分    月  日
太阳直射点     
全球昼夜     
北半球昼       
北半球昼       
·
·
·
·
冬至    月  日
太阳直射点     
6.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填空:(1)当太阳直射点在E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填序号);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      (填序号)。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度,      星.
(3)在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移动,使地球上产生了        的更替。
(4)如果A角度为600,则回归线为        度。地球上的温带范围          (填扩大、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