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导学案第1篇】
部编版语文《出塞》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 “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
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
(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注意“教”读第一声。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指名读出节奏,评价。(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自由练读。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
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2)出示全诗,指名说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不求统一,大致符合意思即可),还有哪些疑问。学生不能解决之处,师再引导解疑。“秦时明月汉时关”——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简要拓展“互文”修辞手法。)“万里长征人未还。”——离家万里出征边塞的士兵,至今仍没有回还。(师:诗中的 “人”指的是——出征的战士。唐朝管出征边塞的士兵就叫“征人”。板书:征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要是英勇善战的李广将军还健在,绝不让匈奴的兵马越过阴山。(提示:“但使”“飞将”“不教”“胡马”四词要翻译过来;师可视情况简要介绍阴山。)
四、品词句,悟诗情。
师:读好古诗,知道了大意,离学会还相差甚远。但凡脍炙人口的诗作,都蕴含着诗人极强的思想文化魅力。那么著名诗人王昌龄的这首代表之作有哪些绝妙,我们又该如何去发现呢?
(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PPT 出示)
1.同学们,请轻声吟诵,看看诗句在你脑海中留下怎样的画面?引导品悟句一:(预设)
生1:一轮明月照着边关 。师:这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凄凉)读出你的感受来。质疑:可这“明月、边关”是边塞再普通不过的景物,句一又绝妙在哪儿呢?(PPT出示朝代,感知时间久远。)这一“秦”一“汉”两字,将时间延展到近千年!千百年来,明月变了吗?
(生:没有)边关变了吗?
(生:没有)变的是一批又一批守边的征人们呐!所以,诗人第一句的七个字是想告诉我们--(出示“千百年来,战争一直没有停息。”齐读)让我们读出句一的“历史久远”来。
(生齐读)小结:诗人巧妙地用普通景物向我们传递出了这么多“言外之意”,这充分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凝练之美。
1、品悟句二师:诗人王昌龄不留恋京城的繁华,把目光投向荒凉的大漠和征人。他关注的边关及征人是怎样的呢?(PPT出示图片,师讲解)(出示句二)回想画面读一读,你又读出了哪些“言外之意”,悟出了那种诗情?(预设)
生2:万里长征----离家万里,路途遥远。(师补充:那时,从家乡到边关,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别说步行,即便是乘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至少也得半年之久。)
生3:人未还----战争很残酷。(师追问:为何没回?——也许是还活着仗没有打完不能回,也许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一个“人未还”,饱含了多少凄凉与残酷啊!)
3.带着自己的理解与感受齐读一二句。
师:人未还,心相系呀!同学们,每到明月高挂的夜晚,那些背井离乡、历经生死考验而幸存下来的征人们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板书:思乡思亲)(PPT依次出示征人父亲、妻子、孩子图)那么同在一轮明月下,千百万征人的亲人们又在想什么,做什么呢?师描述画面,引导读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儿(夫、父)未还”。
师:天伦之乐不能享,为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现在你的心中还仅仅是思念的哀伤吗?还有什么?
(悲愤)师:对什么的悲愤?(战争)师(板书:恨战争):是对无休止战争的悲愤。来,将你们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齐读一、二两句。(生齐读)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不仅品出了征人和亲人之间的思念,还悟出了他们对战争的愤恨。看来,采用想象画面、品悟重点字词来体味诗情的方法很好用!推荐给大家!(二)品悟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塞下曲的古诗的意思”师:面对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王昌龄多么希望时光倒流,回到汉朝相对安稳的日子啊,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1.谁说说这两句诗什么意思?相机检查注释“但使、胡马”的理解。
2.了解李广。
(1)PPT出示唐.卢纶的《塞下曲》,指名说从诗中认识了怎样的李将军。
(2)PPT补充李广资料,感知其英勇善战,读出敬佩(思念)之情。
3.师:诗人这里思念几百年前的李将军的文字背后,你又读出了什么思考或言外之意呢?(生反馈)学贵有疑。相信下面的诗句和资料能帮到你。
(1)(PPT出示相关边塞诗句,师生合作读。)师:此时,你想对无休止的战争说--(战
争真残酷、征人伤亡很大……)
(2)(PPT出示《资治通鉴.唐纪》资料)师引读。师:此时你相对朝廷说----(你们怎能不管征人死活?你们要派良将才能打胜仗啊……)读着读着,我们终于明白了,诗人哪是在盼李将军啊,他分明是在——(板书:忧国忧民盼和平)读出诗人满怀的期盼--(生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