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国的诗句
普通教案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4、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深厚的文化背景;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克服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隔阂,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调整或体会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永恒的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的吟唱。
(二)作者及背景:
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注意听讲,了解作者及作品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了解作品写作背景,帮助理解诗歌深刻内涵
(三)、研读《祖国》: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认真听读录音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明确: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描绘了哪些充满诗意的画画?
学生讨论明确: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认真发言
4、合作研讨: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及夜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的。积极发言
5、学生熟读全诗后开展朗读比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的旗帜。莱蒙托夫的《祖国》他们的心声是和我们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谈谈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见作业备课本)
   
    祖  国
                              莱蒙托夫
            统摄全诗:“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原野景:草原 森林 河流 白桦 打谷场  农家茅房
            农家生活:小窗  饮酒  笑谈  舞蹈
            特点:平实中见真情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