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古诗
    《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不好,
    山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湖楼醉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去忽吞噬,
    望湖楼下水如天。
    《夜和泛西湖》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
    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到灯明出来离寺,
    更待月黑看湖光。
    《上开西湖》
    苏轼
    伟人谋议不图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够继在,百尺苍崖尚可搓。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次韵赵德麟西湖崭新偏见容绝句】
    壶中春饮中仙,
    骑鹤东来富豪之家惘然。
    犹有赵陈同李郭,
    何不同泛过湖船。
    【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一题闻林夫当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
    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鬼神鹫。
    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急于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二者异石。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归隐,葛衣草履随僧蔬。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竹间亭小酌容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一题作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
    岁暮自急景,我闲方缓觞。
    醉饮西湖晚,步转北渚长。
    地坐略少短,意行并无涧冈。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颤抖,潋潋夜未央。
    水天鸥鹭静,月雾松桧香。
    抚景方婉娩,怀人轻悲凉。
    岂无一老兵,坐念两欧阳。
    我意正麋鹿,君才亦圭璋。
    此会恐难久,此欢不可忘。
    【送来襄阳专门从事李友谅归属于钱塘】
王安石的古诗
    居杭积五岁,自意本杭人。
    故山归无家,欲卜西湖邻。
    良田不难买,静士谁当亲。
    髯张既超然,老潜亦绝伦。
    李子冰玉姿,文行两清淳。
    归属于从三人游,便肢了此身。
    公堤不改作,姥岭行开新。
    幽梦随子回去,松花落下衣巾。
    【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
    魏人不必山鞠愁,饥民自逃亡泥水中。
    欲将百渎起凶岁,免使甔石愁扬雄。
    西湖虽大亦西子,萦流作态明而益。
    千夫余力起三闸,焦陂下与长淮通。
    十年疲惫尘土窟,清澜一洗脸落花痕空。
    王孙本自有仙骨,平生宿卫明光宫。
    一行作吏人不晓,正似云月初深邃。
    时临此水照冰雪,莫遣白发生秋风。
    定须却致两徐鹄,崭新与上帝开濯龙。
    湖成君归侍帝侧,灯花已缀钗头虫。
    (不予颍人痛饥,疏侍养黄河夫万人,修成境内沟洫,诏许之。因以余力浚治此湖。)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李定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北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流露了对新政的反感。由于他当时就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实行很有利。所以在神宗的默许下,苏轼被关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必须交代他以前写下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原文。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二年 (年),苏轼责授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七月遭到御史台所派出的皇甫遵等人拘捕判刑,他们供出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毁谤朝廷。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做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结一句话,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苏轼在御史台内遭拷打拷打,他自言逃不过罪过。最后终得幸免一死去。就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塞神宗的恩赐获判放逐黄州(湖北省黄冈县),苏轼被软禁将近百日,后出狱返回御史台之狱。后人把这桩案件的说状和供述书编撰为一部《乌台诗案》。“乌台”即为御史台。《汉书·朱博传》:“就是时,兀御史府吏舍百余区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树,常有
野乌数千栖宿其上时,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后世便以御史府为乌府,御史台为乌台。由于这案的发起者都就是御史台的言官,他们包含御史中丞李定,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的实习史官)舒覃、何正臣等,因此称作“乌台诗案”。
    苏轼致祸的原由,除上述的“莫须有罪名”外,据说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当时人的笔记里曾记载其事。
    说道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存有一日,他回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王安石,王无此,苏轼见到乌斋台桌上摆着 一首只写下得两句尚未读完的诗——“明月枝头叫做,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幺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去后,对苏轼改为他的诗极为反感,就将他贬至合浦。苏东坡至合浦后,一天,他出来室外散步,见到一小孩子围站在一堆花丛前猛大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慢出呀?罗罗,罗罗罗罗。”苏东坡自身利益好奇心,跑过去问小孩喊什幺,小孩说道,我
们叫做虫子快点出,不好捉住它。苏东坡一看花前一看,见到存有几条黄、黑象芝麻小的小虫在花蕊里血液循环。又反问小孩说道这就是什幺虫?小孩说道: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返回花丛,走进一棵榕树下,正遇到树上一阵悦耳的鸟叫声,问旁人,这就是什幺鸟鸣?旁人说道:这叫做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言自己错改为了王安石的诗。
    这段记载的真伪已不可考。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轼,错改两句诗似乎不是王安石讨厌苏轼的真正原因。其实质上的原因,当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所以,苏轼才会在仕途有所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