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歌元丰五首(其五)》“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①
王安石
豚栅鸡埘②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③。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宋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安石退居江宁多时,仍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1079)写下组诗《歌元丰》。②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南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安宁祥和的农村景象,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
B.后两句直抒胸臆,眼前一派美好的田园丰收景象让诗人感受到社会、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C.结句中,“往”指前面所见,“还”指此时的心境,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
D.虽然不再为相,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
2.本诗前两句描绘的景象和范成大的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在意境上有所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本诗前两句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前一句写的是诗人看到的农家傍晚之景:豚栅、鸡埘渐渐没入苍茫的暮之中。后一句描绘了一幅清秋暮山林图:晚暮深秋,木叶凋尽,
南山兀立。这一描写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看到改革给百姓带来安宁生活时的喜悦。②范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场景: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进行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王安石的古诗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错,“得往还”是说诗人自己来也自由,去也自由,写出诗人自身卸去官职重担,得以飘然来往于富庶的乡村之间,感到无比轻松欣慰又依依不舍的心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意境的能力。解答意境题三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注意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具体,切忌空洞。
本题,首先要读懂本诗前两句描绘的景象和范成大的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的意思,然后分析两者在意境的营造上的不同。
赏析王诗前两句。前句“豚栅鸡埘晻霭间”写的是深秋傍晚,他随意在农村中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已到黄昏了。向远处望去,只见村舍人家都掩没在苍茫暮之中,农家猪圈鸡窝都看不分明了。“暮林摇落献南山”句,写年迈的诗人兴致未尽,看到晚暮深秋,树叶凋尽,只有南山兀自站立在南山上。王诗前两句,诗人移步换景,在农村行走时所见之景,牲畜有序,环境优美,安宁祥和,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看到改革给百姓带来安宁生活时的喜悦。所以,王诗的前两句显然是在歌颂新政之功。
赏析范诗前两句。“昼出耘田夜绩麻”直接写劳动场面: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这句。
“村庄儿女各当家”句用老农的口气,写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女”即男女,“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的对象是劳作的农人,展现了农人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