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师语文教学生命教育的渗透
摘要:近年来,时常可以看到有关青少年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生命教育迫在眉睫。“文以载道”,生命教育是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生命教育
一、何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育观。作为课程与教育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生命教育也逐渐受到了重视。生命教育是以尊重生命个体为前提的教育延伸, 具有兴趣性、自愿性,主动性,是探索与现实的特殊结合。关于什么是生命教育,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二、生命化的教育意义
科比作文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绝不能以传授语文知识为主旨,而应当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本,必须着力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培养对自然、社会与他人的关爱,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做一个快乐、幸福的人。
生命化的教育意义还在于它是关注所有人的,关注差异、独特性,从而促进所有人发展的教育。生命化的教育同时还意味着关注每个人当下体验,关注具体的、各不相同的生命的教育。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人一生最好的享受。生命教育强调教育的独立价值、独立品格,强调教育要有终极关怀,要把对人的灵魂的呵护、成全作为本始也是最为永恒的使命。
三、幼师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途径
在长期的幼师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努力渗透生命教育。
(一)在品读文本中渗透生命教育
仔细阅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作者对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的认识,对生命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活教材的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在欣赏经典作品,体味先哲圣贤生命情感,走进他们生命世界的同时,多层次地认识生命的本质,探求生命的意义,建构生命的信仰,实现生命的和谐,最终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如《石缝间的生命》一文,把自然界的生命意义拓展到人类生活,石缝间的顽强生命成为人类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精神的象征,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自己立足的天地,生命就是拼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迁移拓展, 让学生寻身边具有像石缝间的生命一样的人或体。如轮椅上自强不息的张海迪、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书写美丽人生的断臂女孩雷庆瑶、身残志坚的特奥运动员们等等,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不怕挫折、树立信心的美好心灵与高尚品德。
鼓舞的反义词是什么
中学语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但是,有些内容如果教师不去强调,学生有可能一生都不会意识到。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落实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如何认识生命,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欣赏生命,如何面对生命过程中的困难,凡此种种,只要是课文中涉及到的,我们都要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学生。
(二)在教材挖掘中渗透生命教育
转业申请书
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不同的生命阅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新课程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教师从生命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因此,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关注生命内涵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关键。如作家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经常去地坛,死亡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人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没有像史铁生那样贴近死亡。即便如此,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让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他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双腿残废的史铁生尚能在生与死的挣扎中重新唤起对生命的认识,我们四肢健全的中小学生们,何愁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三)在赏析影片中渗透生命教育处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说教式的教育收效甚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我们尝试着在文本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主题需要对课文进行迁移拓展,播放一些视频片段等,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们称之为“感动式”的教育。如《最后一片叶子》一文,老贝尔门用他的生命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叶子,拯救了病榻中丧失生命意志的琼西,而老贝尔门却由于受风寒被肺炎夺去了生命,让人读毕掩卷,心里既酸楚、哀伤,又觉得暖烘烘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在课文教学中,我们还播放了两段视频:一段视频是中央电视台石缝间的生命2007 年感动中国人物元旦简笔画———为救一位因感情受挫轻生跳河自杀的女子而献出自己年仅 28 岁生命的人民解放军英雄孟祥斌的故事;另一段视频是20091024日湖北荆州“天价捞尸”的事件。在学生观看两段视频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同时我们还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观看了相关生命主题的电影,主人公都是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同龄人,让学生能感同身受。如《隐形的翅膀》、《洞穴之光》、《小孩不笨》等影视作品。这些影视作品,真正促动了他们的灵魂、感动他们的心灵,不断提升他们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渗透。让学生更多的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
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胡敏华.中职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探索[j].职业技术,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