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贬谪前后杨慎咏梅诗的特点差异
作者:郑云月,李彬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2期
        摘 要:杨慎作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三十余年的戍滇年月是其文学的集大成时期。在其所有诗作中,咏梅诗约有133首,绝大多数在贬谪云南后完成。其贬谪前的咏梅诗主学前人、荡放流动,给人渊雅秾丽之感,贬谪后的咏梅诗风格自成一派、清新绮丽,内容丰富且情感富于变化,别有一番风趣。
        关键词:杨慎;咏梅诗;贬谪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62-04
赞美梅花的古诗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议大礼”事件[1]后被贬云南永昌(今保山)是其仕途与人生的分界点,其所创作的咏梅诗在贬谪前后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贬谪前的咏梅诗多效仿前人诗体,诗风绮靡艳丽
又自然流畅。贬谪期间,咏梅诗的创作体现出丰富的情感变化,诗人从无所用仕之苦最终走向释怀之乐,诗风也从渊雅秾丽转为清新绮丽。杨慎借助咏梅诗来抒发哀愁和志向,多感慨被贬之悲、离别之痛、爱国之切,传为文坛的一段佳话。
        一、贬谪前:效仿前人诗体,多“齐梁体”诗
        “齐梁体”诗,是南朝齐、梁、陈时期各体艳诗的总称,如“永明体”“徐庾体”“玉台体”“宫体”等[2]。杨慎在翰林院任职时期(1511年至1524年),是其贬谪前最主要的文学创作期,其间多创作“齐梁体”诗,咏梅诗共有《立春咏瓶梅》《小春红梅效徐庾体》《见梅花》3首问世,前两首以效仿前人诗体为显著特征,分别效仿“玉台体”和“徐庾体”,展现了诗人高洁、孤芳自赏的内心世界,第三首荡放流动、气势雄伟,抒发爱国之切和知音难觅之苦。
        (一)效仿“玉台体”,纤艳绮丽
        《立春咏瓶梅》是杨慎效仿“玉台体”诗歌的代表作品,诗言:
        新春见早梅,先折一枝来。不待并刀剪,何须羯鼓催。年光掌上出,春鬓边回。影
浸金瓶水,香留玉镜台。精神怜粉素,零落惜琼瑰。情惹阳云梦,歌成郢雪才。佳人知爱重,摘取泛霜杯[3]。
        “玉台体”是以徐陵于梁武帝时期写成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为代表的诗风,其多收录男女感情的记述表达,描绘女子的天生丽质、巧饰靓妆,以及缠绵的情思、悲欢的婚姻,刻画出古代女子丰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情调委婉,文辞清丽,诗风纤艳缠绵。在《立春咏瓶梅》中,写了佳人独自折梅插瓶的寥落,因情困扰而惆怅寸断。在新春时分见了早梅,“不待并刀剪”,就折梅插入金瓶中,梅香在玉镜台处辗转飘扬,就像我怀念所慕之人的情思悠扬婉转。此诗虽主打咏梅,但更多的是围绕女性展开,写佳人懂得爱惜琼瑰、怜爱梅花,其间也透露了几分诗人怜爱佳人之意,写的纤艳绮丽。
        (二)效仿“徐庾体”,自然绮艳
        《小春红梅效徐庾体》是杨慎效仿“徐庾体”诗歌的代表作品,诗言:
        风池冰未合,云林叶才雕。小梅含紫萼,疏英缀青条。飘香寒谷迥,静影月林遥。缝
雪明玄夜,丹霞凝素朝。美人惜琼树,纤手抚金翘。剪彩添花蕋,横枝当绮寮。春杯酌鹦鹉,夕幌启鲛绡。鲜妆呈粉艳,醉颊涌红潮。百和炉烟歇,九枝灯熖消。窓通罗浮梦,帘隔寿阳娆。笛奏金将落,琴心弄未调。芳华谁与问,秀自孤标[3]。
        “徐庾体”是南北朝时期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笔下意境清新自然、而语言秾丽绮艳的诗文风格。杨慎此首仿“徐庾体”的咏梅诗,诗风同样绮丽自然。“紫萼”“丹霞”“琼树”“金翘”等词无不华美,且此诗韵律和谐、用事繁复。就对偶来看,上下句相对,几乎句句对偶,更添音节声律和谐。虽辞藻华丽,但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梅花在“冰未合”的冬日,凌寒独自开,异常美丽高洁的清雅画面。此诗的后半部分更加秾丽绮艳,叙写了皇宫贵族们奏笛抚琴的骄奢淫逸。最后杨慎发出不与达官显贵之辈同流合污,就如不畏严寒、傲然绽放的梅花,孤芳自赏,也要坚持操守,伸张正义的呐喊。
        (三)《见梅花》荡放流动,气势恢宏
        此诗物象阔大,借咏梅抒发爱国热情和知音难觅之苦,诗言:
        一辞青锁沧江卧,山城三见梅花破。正爱家家临水开,还愁树树和烟堕。清樽欲醉不成欢,雪调空歌谁与和。小院回廊日又斜,高楼短笛风前过[3]。
        位于山城中的一户户人家,所种梅花迎雪吐艳,柳树在苍茫烟海中飘扬;在小院的回廊處有一轮落日在缓缓飘下,风吹来了高楼上的短笛音;用清樽饮酒,却不尽兴,不知道要和谁一道和此《雪》调?这样一幅唯美的画卷,抒发了杨慎对于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与赞美,多用数词和叠词有气势恢宏之感,其间也体现出他的孤单寂寥,未有志同道合之人一同饮酒的愁苦。
        杨慎贬谪前主张“博采众长、诗贵性情、词尚绮丽”的文学观念,贬谪前所作三首咏梅诗,前两首均为“齐梁体”诗,诗风绮靡艳丽又自然流畅,在歌颂梅花高雅兴致的同时,借咏梅之诗或表达对女性之形貌美态的赞赏,或表达对梅花孤洁品格的赞赏和一种孤芳自赏的雅趣。
        二、贬谪后:风格自成一派,情感多变
        贬谪期间所作咏梅诗风格自成一派,含蓄蕴藉又清新绮丽,内容丰富且情感富于变化,杨慎心境经历了从被贬边陲时的苦闷、思亲念友的悲伤,转变到遗世独立、寄情山水的释然。
        (一)悲愤交加
        杨慎初入官场,可以说是前途无量,先后担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职位,在任期间,他一面修史讲课,一面在史料中学习积累,职场生涯可谓是一条坦途,但在“议大礼”之后远流永昌,便从社会上层坠入生活底层,心中的落差巨大,十分愤懑,咏梅诗《梅花落四首》其二可析见其无所用仕之苦,诗言:
        古梅飘古香,新梅缀新妆。那枝传妾恨,何树近君乡。
        “恨”字不仅是妻离子散之恨、家破人亡之恨,更是对朝廷因礼节之争,“亲小人远贤臣”的鄙夷和悲愤,也体现了杨慎诗风“含蓄蕴藉”的特征。
        杨慎虽被贬边陲,但朝中一直有同道之人为其周旋,所以杨慎在被贬前期一直对怀揣不日返朝实现抱负的意愿,以《石宝山探梅》为代表,抒发虽被贬边陲但内心仍对朝廷充满期望,诗言:
        佚女在瑶台,霜华炯未开。孤芳知有主,偶影恨无媒。兴为金樽发,歌缘玉树栽。罗浮今夜梦,城角莫相催[3]。
        “孤芳知有主,偶影恨无媒”一句实则在暗喻自己未得朝廷重用,未遇到明君落此境地
的愁怨。“罗浮今夜梦,城角莫相催”说的是感慨人生如“罗浮梦”,好景不长,但是依旧怀揣着报国之心,等待被朝廷召回重用之时,定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颓丧消沉
        被贬之后杨慎内心一直风起浪涌,其虽谪戍云南,但在京师由议礼引发的斗争仍在繼续,张璁、桂萼两佞臣入阁之后,发动对杨廷和派的清洗,费宏、杨一清等人先后被陷害,朝廷的变迁使得杨慎在朝中几乎失去了全部暗中的援手。《九字梅花诗》中暗含着无奈与颓丧,诗言:
        玄冬小春十月微阳回,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相思忽到卢仝窗下来。歌残《水调》沉珠明月浦,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错认高楼三弄叫云笛,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3]。
        此诗第二句为用典,南北朝诗人陆凯曾写诗《赠范晔》一首,诗中叙写了陆凯千里迢迢赠梅花给范晔,暗含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表达了二人淳挚高洁的友情。“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杨慎借此典故来表达凄婉的贬谪心境,我虽也折梅花,但是未能像陆凯一样,借信
使将梅花连同我的思念带给我的好友,希望朝中之友早日助自己返朝,依然有含蓄之感。杨慎作为明代数一数二的才情之人,家族文人众多,从其祖父杨春起,四代出了六个进士和一个状元,自然杨慎所接触到的世交众多,加之其性格正直刚烈,天下有识之士均喜与其交友,广结天下朋友,但奈何佞臣当道,回朝艰难。
        (三)寄情山水
        朝中礼定之后,谄媚之臣假造祥瑞,争相献媚,张璁曾建议世宗召还先年被遣诸臣,但独礼议诸臣不在其列,杨慎感到召还无期。嘉靖七年六月,《明伦大典》完成,颁行天下,世宗通过议礼之事独揽朝纲,之后的杨慎便开始醒悟,担心世宗无端降祸,便和多方好友开始寻幽探胜,寄情山水。杨慎在贬谪云南期间,写下了诸多赞美云南美景的诗文。《鄰梅》一诗语言清新绮丽,其间可看出杨慎心态的转变,他来到山水秀美的云南,见识了云南风土人情、地理气候和植物的多样化,几十年的戍滇生涯,杨慎在自然山水中沉浸自我,收获幡悟释怀之乐,诗言:
        寒梅一树发东鄰,风递香来欲噀人。偶影独留云作伴,孤标惟许月传神。墙头点缀浑疑雪,岩背横斜冷笑春。不共瘴花争烂熳,转将迟暮将清真。
        颔联和尾联四句,最能看出晚年的杨慎,人生体味更加深刻,对现实的认识也更加清醒,虽仍流露出几丝忧伤,但渐渐消除了壮志未遂的苦闷,矛盾不安的心境也缓缓平静下来,最终还是接受了贬谪的遭遇,并且在云南这一方山水很好地实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济世之志至老不衰。
        由此可见,杨慎贬谪前的咏梅诗多效仿前人诗体所作,诗风渊雅秾丽,多吟咏女性之态和抒发豪情壮志。但在贬谪之后,随着眼界的开阔、阅历的加深和对宦海升沉、世情冷暖的体察,大大丰富了杨慎咏梅诗的内容,风格、情感多变,颇具清丽之风。贬谪后的咏梅诗或抒发贬谪的颓丧苦闷,或表达对亲友的深切思念,或歌咏云南好山好水,其间伴随着仕途坦荡之适到无所用仕之苦最终幡悟释怀之乐的情感变化,风格转向清新。
        三、《梅花诗百韵》
        杨慎贬谪后所写的咏梅诗达130余首,其间杨慎创作咏梅诗最集中的是嘉靖十三年(1534年)冬季,杨慎与好友王廷表于阿迷(今云南开远),诗酒唱酬,于一夜各吟咏出100首梅花诗,史称《梅花诗百韵》。
        杨慎被当廷杖责,发配云南永昌途中,经过昆明安宁时,杨慎之师王颖斌知道他被贬发配的消息后,便与儿子王廷表修建了一幢状元楼,位于当时的落云路(现称祥云路)。并命王廷表亲自到安宁把杨升庵接到开远,在状元楼住下。杨升庵与王廷表本就是世交,两人关系甚好,此一会面,更觉相见恨晚,喜乐非常。嘉靖十三年五月的某一晚,两人在状元楼上围炉夜话,青梅煮酒,因梅花傲骨冰清、疏影孓然的气质很适合两人的心情,便指梅为题限韵作诗,一夜之间各吟咏出100首梅花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梅花诗百韵》,于是200首对仗工稳、意境高远、寓意深邃的梅花诗诞生。
        首先,从诗题来看,杨慎多选用了空间方位名、品种名、动作词作为梅的限定语。空间方位名如:山中梅、前村梅、城上梅;品种名如:千叶梅、杏梅、腊梅;动作词如:移梅、补梅、接梅,这三类词与梅组合作为诗题,很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