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10200                  学号:2012121236*****
研究生课程
教育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基础
Historical, Philosophical and Soc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名:*    *    *
指导教师:*    *    *
              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2 9

目  录
摘  要    1
第一章 教师    3
一、认识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的特点    3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定位与职业魅力    5
三、教师职业的国家要求与教师的专业素质    7
第二章 教育学    10
一、认识教育学    10
二、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体系    13
三、教育学的学科魅力与学习方法    14
第三章 中国教育的世界根基    17
一、世界教育实践对中国的影响    17
二、世界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21
第四章 中国教育的历史发展    26
一、中国教育实践的发展    26
二、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    28
第五章 影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教育流派    33
一、进步主义教育哲学    33
二、要素主义教育流派    34
三、存在主义教育    36
四、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37
五、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    39
第六章 影响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教育思潮    41
一、终身教育思潮    41
二、教育个性化思潮    43
第七章 中国当代主要的教育哲学论题    46
一、主体教育论    46
二、素质教育论    47
三、创新教育论    50
四、教育规律论    51
第八章 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54
一、人的社会化的理论    54
二、教育与人的社会化    57
第九章 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    60
一、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    60
二、教育发展的社会功能    62
专题十 教育制度的社会基础    66
一、教育制度形成的社会基础    66
二、当代主要的教育制度    66
三、教育制度的未来走向    69
第十一章 教育目的的社会基础    71
一、教育目的形成的社会基础    71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74
第十二章 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社会坐标    77
一、教育的均衡发展    77
二、教育的优先发展    81

摘  要 
【课程性质】
“教育的历史、哲学与社会学基础”课程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亦是广大中小学在职教师全面深入研修教育学理论的专业基础性课程。它涉及到教育学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诸多领域,是多学科视角下有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思想结晶。其主要特点在于:
第一,基础性与前沿性相结合。围绕教育的哲学、社会学、历史基础等方面的经典理论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为提升理论修养和从事教育实践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
基础。在注重经典理论的同时,适当增加教育理论前沿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对教育实践的批判和反思能力,为学生的自主专业发展和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二,理论性与实务性相结合。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配置与理论密切相关的教育实践案例,既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教育理论的内容,也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第三,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注重课程文本内容学习的同时,辅之以各种各样的趣味性学习资源,使感兴趣的学生有途径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修养,提升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
【学分要求】
本课程学分为2学分。
【教学目标】
1.在教育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维度进一步夯实学生的教育理论基础,拓展其理论视野,提升其理论意识、理论兴趣和理论境界。
2.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与阐释,有效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帮助学生转识成智,以教育理论为基础提升其教育实践的合理性,以教育实践为中心提高其教育理论的内化水平,并最终达成教育实践思维与教育理论思维的有机统一。
【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手段,采取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科研的教学路线,帮助学生了解理论发展前沿。本课程采取网络教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并重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媒体视频帮助学生学习教育理论前沿,分析教育案例,提升学生对教育实践问题的诊断、解决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指导。
1. 网络教学与个体面授相结合
通过网络视频媒体进行理论讲解教学,以研究生个体自主学习视频为主,辅之以研究生的小组合作研究和教师的网络辅导答疑。同时进行假期集中面授,以讲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教育理论的难点与重点。
2. 理论讲解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教学视频主要以教师讲解理论为主,学生在视频学习期间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在面授时,教师以专题研究为主,帮助学生解决理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通过答疑、解惑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能力。
3. 理论研讨与研究设计相结合
采取在线研讨、面授研讨、个别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注重指导研究生运用理论诊断、分析、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指导研究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理论审视,帮助学员确定研究课题和进行研究设计。
【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评定,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运用教育理论诊断、分析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1. 在线测试
每一个专题均提供在线测试题,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掌握,帮助研究生踏实理论基础
2.在线思考
每一个专题均提供思考题,以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理论分析水平。
3.个体面试
利用面授时间进行个体面试考查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态度动机等,督促学生的学习。
4.撰写论文
学生上交本课程论文作业,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学习建议】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提出如下的学习建议:
1.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
视频学习主要以接受理论为主,为从事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反思自身的教育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引证和统一。
2.理论研读与问题研究相结合
在研读理论的同时,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通过研讨、专家指导的方式实现问题的解决,或者通过自身的行动研究加以解决。
3.理论分析与实践交流相结合
在分析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其他研究生的交流,通过不断的累计和交流、通过同行之间的共鸣实现能力的提升。

第一章 教师
一、认识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教师的概念
我国古代对教师就有过许多解说:“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备注1]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备注2] “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备注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备注4] 我国古代对教师概念的揭示,多是从教师的人格、功能上来界定的。到了近现代,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职业成为一门专门职业,人们对教师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刻。现代教师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教师概念,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是指一方利用自己的学识、人格、能力对他人的身心发展施以影响的“能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能者为师”。狭义的教师是学校产生之后,以培养学生为己任的专门人员。他们以学校为活动背景,与受影响的对象之间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和经常的关系。因此,教师是指接受社会的一定委托,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
>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