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探究中学习理论,不仅有助于师范生喜欢学习及学懂教育理论,而且有助于他们积极接纳和运用教育理论,使他们从教育理论课上的“旁观者”变成为积极的教育理论的建构者。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行动研究;教育理论学习
如何密切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是国内外教师教育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通常二者学习的顺序是:先理论学习,而后实践体验。在教育理论课堂上也是先理论讲解,后举例说明。这种模式根源于“知是行之始”的哲学理念。对此,人们更多地在质问:“师范生学习理论之后,在教育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就能应用了吗?”但是,似乎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即“师范生在学习理论之后真的‘知’了吗?”
在高等院校的课堂里,听听学生和教师的声音,看看师范生实习的表现,都不难发现“灌输式”的教育理论课堂是死气沉沉的,即使是案例教学,教师提供的“案例”对于自身并无实践体会的师范生来说也只是些“故事”。加之当今师范生的生源不佳、高考选择专业盲目性和影响
择业的英语考级的巨大压力等诸多因素,导致教师教育的教育类课程教学中“致知”这一环节本身还存在严重的缺陷。“学生对这个课普遍反映不喜欢,不感兴趣,戏称为睡 觉课,索然无味,照本宣科,只会让人昏昏欲睡”[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师范生对教育类课程兴趣不高,教育类课程内容脱离教育实践,教育类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待改善”[2]。
在探究中学习理论,这成为我们对教育理论教学进行改革尝试的新思路。通过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中的行动研究,证明这种新思路是富有成效的。“老师并没有向我们灌输知识,而是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手去探索,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这门课成为我收获最大的课之一”, “大学的课堂就应该是这样!”师范生这样评价之。论学习
一、研究目的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类课程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传递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传播新课改理念的主要途径。但是,传统上完全遵循“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框架教学,结果却常常是师范生学习了“课程类型”理论,却根本不知道新课改后基础教育课程究竟有哪些,这些类型在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有何体现;学习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却不知道它与
我国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之间有何联系;学习了“课程内容”理论,却仍然不了解新课改后基础教育在课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上的变化;学习了“课程发展趋势”,却不清楚已经发生在基础教育中的变化;学习了“课程实施”理论,却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教育理念的改变;学习了“课程评价”理论,自身却仍生活在被动、机械的被评价之中。总之,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不仅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而且更不适合以强调“胜任”为主的小学教师的培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