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到六年级人教版语文书中的古文
【小学五年级】
下册:《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甚:非常。诣:拜见。未闻:没有听说过。示:给……看。惠:惠同,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曰:说
对句子的理解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
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并且还可以看出孔君平很有礼貌。  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全文意思:
  杨氏之子杨氏姓杨的人家相当于的儿子  整个意思是: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聪明过人。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里,这个孩子被叫了出来。孩子有礼貌地给孔君平端来了一盘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知道孔君平是在愚弄他,便马上回答说:可是我从来都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字义:甚:很 惠:同慧 智慧 诣:拜见 乃:就 于是 示:给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  孩子的回答很妙,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小学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译
  绝 :断绝  :擅长,善于。 :弹。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语气词,表示感叹也表示""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 :像~~一样。  洋洋 :广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谓 :认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 :就。  复:再,又。  弦:在这里读作“闲”的音。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断绝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这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寻或乐曲美妙,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心意,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专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下册:《学》,《两小儿辩日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
注释
  弈:下棋。(围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数:指技艺。   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不得:学不会  善:善于,擅长。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惟:同“唯”,只。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为:因为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   弈者:下棋的人。
  通国:全国。   使:让(动词)。   之:他,之前一个人。(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语气词)
  为:同“谓”,指有人说。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与:同“欤”叹词,相当于“吗”。  然:这样。  也:是。
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来源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三层意思。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不一般啊。
《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词语解释
  (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辩日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