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黄河颂(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5课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3.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2.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单元提示语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pǔ sù]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níng jù]力。这个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本单元继续学习精读,应注重涵泳[hán yǒng]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fēn
wéi]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要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2.“黄河”诗句
黄河的诗歌
    黄河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书写了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是我们祖国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诸多文人雅士看到黄河激情满怀,或高声赞叹着黄河,深情歌唱着黄河,竭力描绘着黄河。
    从你积累的古诗句中,说一说有哪些关于“黄河”的古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杜甫《黄河二首》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明确目标
    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文章中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提升学生欣赏品位。
    3.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体会直接抒情的效果,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
    三、交流预习
    1.写作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画卷。《黄河
颂》是《黄河大合唱》八个部分中的第二乐章。
    2.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人。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3.字词读音
    巅(diān)  气魄(pò)  狂澜(lán)  冼星海(xiǎn)
    劈(pī)  浊流(zhuó)  屏障(píng) 九曲连环(qū)
    哺育(bǔ) 宛转(wǎn)  榜样(bǎng) 浩浩荡荡(dàng)
    四、朗读诗歌
    1.听读诗歌
    听配乐名家朗诵,注意标注节奏和重音。
    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指导: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小组合作,设计朗诵(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设计并展示)
    五、整体感知
    1.文题理解:标题《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颂”,赞颂,歌颂之意)
    2.篇章结构:全诗分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词解析
    (1)歌词部分从里开始直抒胸臆地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歌颂黄河的部分可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从十二行“啊!黄河!” 开始颂黄河。
    “颂黄河”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②歌颂黄河保卫着中华民族,③歌颂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过渡:如果说“啊!黄河!” 三句直抒胸臆的部分,属于歌词“颂黄河”的主体部分,那么前十一行的内容是什么呢?
    (2)歌词“颂黄河”之前的内容是什么?由哪一个字统领呢?
    明确:写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环、绵延万里),“望”字领起,可概括为“望黄河”。
    (3)“颂黄河”之后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学黄河”。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结构小结:望黄河——颂黄河(养育\保卫\激励)——学黄河。
    过渡:在感知了诗歌内容和理清了诗歌结构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赏析诗歌。
    六、赏析批注
    1.了解批注
    编者已对诗歌进行了部分赏析,也就是文中的批注。这是精读文章常用的方法。
    批注的对象:字、词、句、段、篇章。
    批注的角度:语言特、思想内容、层次结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疑难感受等方面。
    2.批注示例
    学习课文中的“批注示例”,想一想示例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批注的?
    批注1:点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是从内容上思考的,既歌颂了黄河,又赞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批注2:“望”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有画面感。
    ———这是从“望”这个词在文中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来说的。
    批注3:转入“颂”。直抒胸臆。
    ———这是从抒情方式角度来批注的。
    批注4:“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这是从修辞手法和写法的角度来批注的。
    批注5:结尾铿锵有力,庄严豪迈。
    ——这是从反复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角度来批注的。
    3.自主批注
    请在课文中选出最能体现黄河特点的内容两三处词句,仔细品味并加上批注。
    (精读歌词部分的“望黄河”和“颂黄河”,自主批注,准备交流。)
    批注提示:
    (1)黄河是一条怎样的河流呢?“望黄河”部分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呢?为什么呢?请在词语的旁边做批注。
    ①“奔、掀、结、劈”等动词更生动地体现出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历经曲折、波澜
壮阔、气势恢宏、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