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人咏河南的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是先祖留给河南的宝藏,也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意识、智慧结晶和精神体现。所以,数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一再吟咏感慨。
龙门石窟: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龙门》·杜甫(唐)
这是杜甫经过龙门时,描写了周围的景物一直在变换,但是川水仍然不变。龙门石窟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从北魏开始建造,经历隋、唐,延至北宋,前后长达400余年。龙门造像以北魏和唐代为主,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函谷关:
鸡鸣将狗盗,论德不论勋。
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
六国兵同合,七雄势未分。
从成拒秦帝,策决问苏君。
——《过函谷关》·宋之问(唐)
这是唐代大诗人宋之问过函谷关时所作,描写了函谷关的历史文化及古往今来。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为丝绸之路的起始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东临绝涧,
黄河的诗歌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是道家朝圣祭祖的地方。
殷墟: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访安阳殷墟》·郭沫若(现代)
1959年6月29日,郭沫若到达安阳,与三千年前的那段几近湮灭,却又充满魅力的殷商文明,进行了有生以来最为亲密的接触。此诗就是在那时写成。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早在3300多年前,商王盘庚选都于殷(安阳小屯村),历经八代十二王255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殷商文明。到了近代,因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铜器而驰名海内外,其中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更居世界出土青铜器之冠。
嵩阳书院:嵩阳敞儒宫,远自唐之庐。
嵩阳敞儒宫,远自唐之庐。
章圣旌隐君,此地构宏居。
崇堂讲遗文,宝楼藏赐书。
赏田逾千亩,负笈昔云趋。
劝农桑使者,利心巧阿谀。
兴儒有美意,无忘高大夫。
——《嵩阳书院诗》·李廌(唐)
现在坐落于嵩阳书院的《嵩阳书院》碑刻为乾隆皇帝题诗,但写嵩阳书院的所有诗中的佼佼者当属唐代李廌的这首《嵩阳书院诗》。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程朱理学的诞生地,程门立雪故事的发生地。始建于公元484年,包括博约斋、敬文斋、三益斋、先贤殿、丽泽堂、藏书楼等建筑。理学大师程灏、程颐曾在书院讲学。
铁塔:火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
擎天一柱碍云低,破暗功同日月齐。
半夜火龙翻地轴,八方星象下天梯。
光摇潋滟沿珠蚌,影落沧溟照水犀。
火焰逼人高万丈,倒提铁笔向空题。
——《铁塔燃灯》·冯子振(元)
铁塔胜景历来是文人骚客争相咏叹的对象,留下了许多广为传诵的诗章。元代文学家冯子振赞美中秋节铁塔燃灯壮观的《铁塔燃灯》诗就是这样的诗章。铁塔原名开宝寺塔,因外壁镶嵌褐琉璃砖,远看似铁,俗称“铁塔”,有“天下第一塔”之美誉。塔身呈八角形,从底层向上逐层递减。塔内有阶梯可直达塔顶,登塔远眺。”铁塔凌云“是汴京八景之一。每年都会在铁塔公园举行大型荷花节。《铁塔光影秀·铁塔传奇》以4D成像、水幕电影等手段,勾画出铁塔的梦境禅缘。
白马寺: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
秋林转层崖,步踏落叶响。
森森夹路竹,矗矗羽林仗。
精庐隐深坞,门启台殿敞。
累累霜果悬,落落寒木壮。
房深灯火暖,纵饮颇酣畅。
山寒夜已深,岭白月微上。
——《游白马寺》张耒(北宋)
这是北宋大诗人,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在洛阳游白马寺时所作,写了白马寺的森竹夹道、林木矗立的壮观场面。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