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
第28卷第1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Mar.2012Vol.28 No.1
收稿日期:2011-09-12
作者简介:邵之茜,女,陕西周至人,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西安世园会为契机的终南山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邵之茜
(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在城市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大型节事活动为主题的旅游已成为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一个
重要手段。文章在分析终南山佛教文化资源优势、
开发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西安世园会效应与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的互动关系,并对如何借助西安世园会的国际影响力,大力开发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西安世园会;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8X(2012)01-0048-05
“世界之花,西安绽放”,2011年4月至10月,
万众瞩目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又一次由我国承办的大型国际交流活动,也是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和西安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借助西安举办世园会所带来的国际影响力,进行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的大力
开发与推介,
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应成为西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型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终南山佛教文化资源特及价值
1.
历史悠久,遗存众多,地位及影响非同凡响终南山位于陕西西安市以南,其称谓虽有广义、狭义之分,但通常是对西自周至县、东至蓝田县这一段之秦岭主脊及其北坡的总称。这里千峰叠翠,瀑流争喧,林茂草深,云飞霞落,奇观胜景随处皆是。不仅如此,终南山还是中国佛教的圣山,是巨大的佛教文化资源宝库,它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佛教文化提供了滋生和发展的沃土。
首先,佛教文化底蕴深厚。作为文化交流中心的长安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以史书所载的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来说,佛法传入始自长安,之后长安一直为中国佛教译经、研
习和弘传的中心。公元401年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华,
于终南山创立了首个国立大型译经坊———逍遥园(今之草堂寺),成为长安大规模汉译佛典的开始,译出包括《金刚经》在内的大量经典。后来的译经名家大都曾
在终南山翻译过佛经,如唐代玄奘大师在翠微宫译出《心经》
。这些重要经典的翻译对中国佛教信仰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僧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佛教文化资源规格和品级尤高。“标奇耸峻壮长安”,终南山紧邻帝都长安这一政治中心,天然的
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古代帝王游乐避暑和朝山礼佛的绝佳之处,故而大肆兴建皇家园林、离宫别馆,如仙游宫、太平宫、翠微宫等。自南北朝以来,或出于个人的喜好,或出于政治的需要,多数帝王都崇信佛教,有的甚至是虔诚的佛教徒。在皇室的扶持下佛教日益炽盛,至唐代,终南山已是梵塔林立,名刹遍布,高僧辈出,蔚为大观。因此,终南山有不少唐代皇家敕建的国寺,这在国内罕能匹比,其中大多现为国家级或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多遗存如著名的玄奘灵塔、善导塔及灵骨舍利、鸠摩罗什塔及舍利、华严双塔等,因其品级较高、地位显赫,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
84·
第三,佛教宗派俱全,体系完备。终南山是中国佛教诸多宗派的发祥地,众多高僧大德曾在这里留下圣迹,或创教弘法,或闭关修行。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除禅宗、天台宗外,其余六宗祖庭都在长安,而终南山就占其五宗,如三论宗的草堂寺、净土宗的香积寺、华严宗的华严寺和至相寺、律宗的净业寺和丰德寺、唯识宗的兴教寺。佛教祖庭不仅对信众有着很大的精神感召力,对义学研习者也极富吸引力。终南山除“祖庭”级寺院外,还有大小数百座佛寺,形成了网状的寺院。王亚荣先生《终南山佛教渊源与遗存述要》对终南山佛教寺院遗迹的分布、变迁作了细致、清晰的介绍,有助于我们对终南山佛教资源进行全面了解。[1]第四,佛教艺术种类繁多、水平精湛。终南山与佛教文化有关的造像
、书法、石刻、绘画、典籍等艺术珍品,俯拾皆是。悟真寺水陆庵佛教彩塑像形态各异、生动精妙;许多保存于寺内外的碑、碣、匾、牌、联以及历代名家的书法、绘画作品,无一不是珍贵的文物。保存得最为完好、刻印极其精美的宋版《碛砂藏》(计1532部,6362卷,原藏于卧龙寺,现藏陕西省图书馆和终南山兴教寺内),更是弥足珍贵的稀世珍宝。作为佛教典籍的杰出代表,其文化价值和宗教意义也是非同一般。
2.内涵丰富,特鲜明
终南山又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人文内涵为历朝文人墨客、王公显贵所向往。唐代吟咏终南胜景的诗篇数量庞大,从中可以尽情领略终南山的万千气象:“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李世民)、“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王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孟郊)、“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等等,巍峨静谧的终南山与繁华喧嚣的长安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流露出诗人浓厚的山林之趣和宗教情怀。诗情雅兴与灵山秀水共同形成了终南山特独具的诗雅文化。
森森古木,悠悠梵声,曾令多少名僧高士来此习禅参道,安顿心灵。历史悠久的“隐逸”文化和静修传统更让终南山声名远扬。所谓“天下修道,终南为冠”,至今山中还有许多结草为庐、令海内外信徒和游客仰慕的修行实践者,其中也不乏来自台湾、韩国、日本、美国亲自入山体验的“慕道”者。美国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自20世纪90年代起深入终南山,探访和体验“茅屋”中当代隐士的修道生活,其所见所
感著为《空谷幽兰》一书,引起了很大反响。作为静修处所的终南“茅屋”,与一般寺庙有所不同,没有庄严宏伟的殿宇楼阁,往往地处幽僻、人迹罕至,有些甚至是山中洞窟,然而这种笼罩在神秘气氛中的独特修道方式和隐逸遗风,蕴含着超迈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人文气息,也是终南山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人文与自然景观契合,极具开发利用潜质
终南山既有很高的文化含量,又有原生态的自然条件,不少寺院中保存有珍贵的树木,如百塔寺有号称“中国第二银杏”的古银杏;观音禅寺有一株距今1400多年的唐代古银杏,与主干同根生出数百株幼树,形成庞大的单株银杏树,十分稀有罕见,可以称之为“祖母树”。对这些古树加强保护和宣传,可以提升终南山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终南山还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森林、山岩、河流、瀑布、矿产、野生动物分布广泛。2009年8月终南山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包括“翠华山山崩地貌”、“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花”、“骊山裂谷地垒构造”、“玉山岛弧形花岗岩型地貌”五大园区,类型齐全、规模庞大,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世界地质公园”。丰富、独特的地质景观,既有稀缺的自然属性又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
此外,终南山葱茏的花草、茂密的林木以及高负氧离子的空气所构成的天然氧吧,能够极大地满足游
客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需求,是现代都市民众绝好的游览休闲胜地。这些都为大力发展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
二、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现状与不足
近几年,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在大雁塔广场、法门寺等一批著名文化品牌的示范作用下,大唐芙蓉园、唐城墙遗址、曲江池遗址文化区相继建成开放,使西安的城市文化形象和旅游吸引力有了显著提高。尤为可喜的是,继2009年西安跻身14个“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之后[2],2010年又荣获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旅游局等部门举办、由全球564万网民评选的十大“最中国旅游城市”称号[3],这是对西安旅游的肯定。要想保持城市旅游业的强劲发展就必须注入新的活力,作为“长安后花园”的终南山,以其丰富的遗迹和旅游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10年,西安市已确立投资40亿元打造“楼观台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的重
·
·
大项目,这将极大地推动终南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终南山佛教文化资源也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2005年,陕西省专门成立了“中国汉传佛教祖庭调研小组”,对西安及终南山祖庭寺院广泛考察和深入调研,提出了祖庭寺院建设及佛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建议,如华严宗祖庭华严寺,除两座古塔外,其他遗迹破坏严重,在近几年重建和修缮中,采取审慎的态度,多次邀请教内外人士举办专题研讨会,合理规划、科学论证,注重文化内涵的体现,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西安环山旅游公交专线”的开通,以及市郊公路建设给市民出游和自驾车旅游带来了便捷,带动了终南山北麓公路沿线的一些寺庙的旅游开发。
如何进一步加强终南山佛教文化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让更多的人共享这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专家学者、佛教界人士纷纷献计献策。如西北大学李利安教授提出应该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形象,并向市政府提交了三份议案。随着终南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终南山的开发价值被更多的人所认识,2010年,西安市政府提出了成立“秦岭终南山北麓旅游基地”的初步设想,指出了西安未来文化旅游的发展方向。这说明终南山的佛教文化潜力正在逐步彰显,得到认可。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由于开发的整体滞后,使终南山佛教文化本身的价值与其为西安、陕西带来的文化影响、经济效益相比悬殊很大,与一些旅游发达省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发展不均衡,特不突出。由于终南山佛教遗迹十分广泛,分布在长安区、户县、周至、蓝田
等地,景点分散,至今没有总体的旅游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各个寺院的发展也很不均衡,近些年,除祖庭及周边寺院和一些交通便利地区开发较快、游客信众较多而外,大多寺院仍处于自然状态,佛教建筑及其附属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有些历史悠久、艺术价值高、极具开发潜力的佛教资源未能得以开发,有许多敕建的官寺,整体布局规整,建筑风格华美,但毁损严重,在修缮和重建中,缺乏文化定位未能再现原有风貌,有些甚至是对文物的破坏,乱修乱建、乱画乱塑,特丧失殆尽,给人不伦不类、有碍观瞻的感觉。
第二,旅游项目品种单一,条件设施不完备。虽然终南山寺院遍布,但既能吸引游客又能留住游客的并不多,一方面,在佛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对游客多元化的现代旅游需求关注不够,以文化内涵和品位吸引游客的互动式、体验式项目的开发远远不足。另一方面,经费投入不足,公共生活设施建设滞后,接待条件十分有限,不能够满足游客与信众饮食、住宿、游乐及修行体验等方面的需求。与西安“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形成很大反差的是,在国家旅游局发布2010年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中,西安在50个城市中排名靠后[4],游客反映最多的是设施陈旧、交通拥堵。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安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开发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在为游客着想、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方面,还要花大力气。
第三,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客源市场拓展不足。终南山具有集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为一体的明显优势,如此优越的旅游条件在国内实不多见,也是我们向来引以为自豪的。来终南山旅游既能体味佛教
圣地的灵异神秘,又能尽情感受自然山水的神奇秀美。但由于长期以来对终南山宣传介绍不足,使其一直难以成为旅游的热点景区。从客源来看,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散客多,组团游客少;二是本市市民和本省游客多,来自其他省份的少。国内游客尚且不多,国际客源也就可想而知。与同为佛教名山的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等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力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三、西安世园会对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积极影响
1.世园会对旅游产业的拉动,成为终南山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良好契机
西安世园会是建国以来在我国西北地区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国际展会。全球40多个国家、60多个城市参展,参观游客超过1200万人次。对游客来说,参观世园会是集观光游赏、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商贸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消费活动。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世博会、奥运会、世园会等大型节事活动的突出特征是在短期内能够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的实力,为中国带来了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同样,前两届在中国举办的世园会也带来了大量的旅游客源,昆明在世园会期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人数达940多万人次,沈阳世园会游客总数突破1200万,促进了城市的国际化进程,为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举办地西安来说,通过世园会这个对外宣传和文化传播的窗口,除把自己最精美的园艺园林艺术展
示给世界外,还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元素相融合,体现了周秦汉唐的历史辉煌和佛教文化发展的盛况,突出和·
·
彰显了城市的文化特。因而,这次盛会更是一次吸引众多海内外宾客以激发西安旅游产业活力的重大机遇,也为大力推广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创造了绝佳条件。应借助世园会的影响,挖掘终南山佛教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提高终南山的旅游文化品位,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四众弟子前来朝山、礼佛、观光、游学,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独立品牌、创新品牌的佛教文化旅游景区和旅游项目,拓展国际旅游市场,以提升西安国际旅游的竞争力。
2.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提升,成为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必备条件
首先,终南山佛教文化中众生平等、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理念与以园艺展览促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西安世园会宗旨紧密相连。不仅本届世园会“天人长安·创意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以及“绿引领时尚”的推广语与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特十分契合,而且西安世园会主会址“灞上”之水与“
终南”之山遥相呼应,构成了整个西安城市青山绿水的宏大背景,展示自然与人类、与城市携手相伴、和谐共生的创意。
其次,“五彩终南”作为世园会五大主题园景之一在世园会精彩亮相,以充满诗情画意的手法将终南山的山水胜景浓缩在现代造园艺术之中,向世人展示了终南山的丰富内涵,成为世园美景的重要部分,世园会与终南山二者互为增,相得益彰,这是对终南山极好地宣传。
第三,西安世园会作为大型的国际交流平台,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政策、经济方面强有力的支持。西安在城市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为了办出高水平的世园会,尤其在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成了大型的浐灞绿生态园区。世园建设的投入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仅是在世园会举办期间,其更大的回报将会逐渐显现,这些无不对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也是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开发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开发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思路与对策
1.提升文化品位,加大营销力度,扩展客源市场
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历时半年的世园会在西安举行,对开发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
十分有利。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准确定位,整体规划,重点部署,加强宣传,稳步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这不仅需要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而且需要旅游管理、宗教管理以及各类团体和组织如佛教学术文化团体、寺庙僧众、信众团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具体来说:
其一,充分利用西安发展国际旅游中心的便利条件,举办以终南山佛教文化为主题的高端学术交流会和大型国际会议;开办各类学术文化讲座,广泛开展国内和国际佛教思想文化交流活动,使终南山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影响的佛学讲坛,成为全国佛教文化研究和旅游的一大亮点。
其二,定期举办“终南山佛教文化节”,由省市政府直接牵头负责,成立固定的组织委员会和机构,认真策划,精心组织,研究文化的新动向、制定新措施,定期召开文化发布会。通过文化节活动,一方面使游客了解、加深对佛教文化思想的认识,汲取佛教有益人心的内容;另一方面,引导游客深度游览,不仅要让终南山吸引游客、留住游客,还要提高重游率。近年来法门寺、大雁塔推出的“和、韵·中国首届佛文化艺术展”、“国庆中华大典·法门共享明月”、“中秋祈福法会”等一系列活动,已初具影响和规模,值得大力推广。
其三,在宣传策略上,不仅要请进来,还应积极寻机会走出去。如举办终南山佛教文化和艺术珍品全国性和世界性的巡展,加强与世界宗教文化的交流等,既为更好地弘扬终南山佛教文化,也是拓展
海外客源市场的重要举措。2008年11月,西安曾作为主宾城市以“西安———历史古都与现代化城市”为主题参展了欧洲重要的博览会———第56届瑞士日内瓦博览会,是西安第一次派出大型展团到国外参展,扩大了西安的国际声誉,这也为宣传终南山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挖掘社会价值,塑造精品文化形象
应该从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内在品质的角度,对终南山现有的佛教文化遗迹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以高标准、高水平塑造精品文化形象,避免同质化、庸俗化倾向,给游客提供有益身心健康、富有文化品位的的旅游项目,以保持对游客的长久吸引力。更要引导游客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同时,以佛教智慧净化心灵、觉悟人生、奉献社会。
首先,发挥佛教的社会教化、自我修持功能,将佛教思想文化中对人生、社会有益的内容,融入旅游项目。
·
·
围绕终南山重点开发高品质佛教文化修学体验旅游项目。诸如,佛经讲读班、心灵禅修夏令营、农禅修行班、瑜伽修炼术等等,侧重佛教思想文化的考察体验。2009年7月由美国Wooden Fish(木鱼)项目组和中国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大慈恩寺联合发起的“国际杰出青年研究生长安佛教参学营”活动,30多名来自美、德、法等多国世界著名大学的教授、研究生在西安参加了为期两周的佛教文化学习和考察,体现了国际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突出特点,在宣传西安佛教文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类修学体验型旅游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助于西安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其次,积极开发公益旅游项目。以佛教慈悲为怀的理念,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关注民生,服务社会。建议成立“终南山佛教文化慈善总会”,使之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慈善团体相互交流促进的平台。广泛开展义务植树、种花、放生、慈善救助等活动,发挥佛教在扶危帮困以及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五台山慈善会”、“台湾佛光山慈善总会”等,在倡导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应。西安大兴善寺已设立慈善医院,虽然刚刚起步,规模较小,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的设立,可以成为西安劳动和社会保障的辅助,成为社会福利和医疗救助的重要补充。
3.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
近些年来,由旅游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现象日益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带薪休假政策的实施和民众节假日的增多,终南山会对游客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然而,在强调低碳生活的今天,必须坚持终南山佛教文化遗存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深入考察,适度开发,要充分认识到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为此应制定专项政策,按照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的目标进行旅游规划,积极扶持低碳旅游项目,推出绿环保型的世界级旅游产品。充分发挥终南山佛教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势兼具的特点,实现两者之间的互补互利,让众生平等、人与自然互为依存的佛教自然观深入人心,使人能够警醒和自律,以遏制因毫不节制地挥霍浪费造成的资源匮乏,推动佛教文化旅游的永续发展。
我们要以全球的视野和开放的胸怀,通过西安世园会的影响力,向世界展现终南山佛教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高终南山佛教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使终南山佛教文化旅游成为西安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王亚荣.终南山佛教渊源与遗存述要[EB/OL].[2009-06-01]中国佛学网,http://www.china2551.org,2009-06-01.[2] 雷县鸿.西安软实力全国排第四[N].西安晚报,2009-06-27.
[3] 张波.西安跻身十大“最中国旅游城市”[N].西安晚报,2010-12-29.
[4] 陈黎.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西安排名靠后[N].西安晚报,2011-03-26.
[责任编辑 沈正军]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Xi’an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 to Develop the Buddhist Tourism Resource of Mount Zhongnan
SHAO Zhi-qian
(Chinese department,Shaa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n 710061,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s of city tourism,festival-based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city tourism.This thesis,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 edge of the Buddhist cultural resource of Mount Zhongnan,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of Xi’an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 and the Buddhist Tourism Resource of Mount Zhongnan.In ad-dition,it presents specific suggestions on how to take the opportunity of Xi’an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Expo to explore the Buddhist Tourism Resource of Mount Zhongnan.
Key words:Xi’an International Horticultural Expo;mount Zhongnan;buddhist culture;tourism re-source;explore
·西安世园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