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纪行
袁宏道
    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明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进士,官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文学主张抒写性灵,作品多写闲情逸致,重视自我精神的表现。有《袁中郎全集》
    从石首至岳阳(1),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2)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3),虽行甚驶(4),只觉濡迟耳(5)。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6)。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7),多谑语(8)。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西湖游记余笑曰:同袍相调(9),常事耳。因大笑。
明日,风始定。
【注】石首:今湖北省石首县,滨长江。(2)墨山:在湖北省石首县及湖南省交界处。(3)帆樯:指船只。腹背:指山的凸出处与凹曲处。(4)甚驶:意为船行驶甚速。(5)濡迟:迟缓。(6)尼:阻。(7)季弟:小弟。小修:袁中道,字小修。诅:咒骂。柳秀才:指唐代传奇《柳毅传》中的柳毅,传奇中他为受夫家虐待的龙女传书到洞庭龙宫,龙君招他为婿。(8)谑语:玩笑话。(9)同袍:穿同样衣服的人,意指季弟与柳毅同为秀才。调:调笑。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集锦一
原文地址:《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集锦一作者:梁欣
(一)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711题。(共10分)2005年黑龙江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解释两个加点词。(2分)
   念(      但(   
8、翻译句子。(1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9、品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妙处。(2分)
  答:                                                                 
10、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答:                                                                 
11、综合探究(3分)]
   结合苏轼的两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讲城子·密州出猎》或其他作品,谈谈其创作作风。
答:                                                                 
(一)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711题。(共7分)2005年黑龙江省(含国家级课改区宁安市)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夜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解词。(1分):念(     
   8、翻译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                                  
   9、品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妙处。(2分)
   答:                                    
   10、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时,他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答:                                      
   文言文阅读:   7、考虑、周到   8、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到庭院中散步。   9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10、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3-5题。2006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5.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答: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      3 1 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 4 2 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5 3 文中苏东坡将月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 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 (课改区)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解衣欲睡,月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
(二) 11分)2007年浙江衢州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答: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答:                             
(二)记承天寺夜游(11分)19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只3分,每题1分)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3分,意思符合即可)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7—19题。82007年浙江省湖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
月入户,欣然起行         
无与为乐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             
18.翻译句子。3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译文:                                       
19.“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
答:                         
 17. 高兴地              形容水的澄澈18.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19.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解析:苏轼的《记 夜游》是名家名作,考查的是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17题考查的是解释加点的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18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对译,还要保证句子通顺、无语病。19题考查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解答此题一是要结合语境,把握
题干活所给信息沧桑凝重,二是要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来考虑。)
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月入。户:            其实湖光染翠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