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16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相与于中庭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轼武卫营            (4)全其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译文:             
(3)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译文: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答:             
二、【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月入户。户:                  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
10.这两段文字描写月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三、【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就:拜访、访问。
⑦经宿:一整夜。 ⑧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王子猷住在山的北面。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卧室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神思彷徨,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怀念起戴安道。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什么一定要见戴逵呢?”)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2分)
21、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的诗句或语句吗?(4分)
22、两段文字都写了月、月夜,请说说它们什么异同点?(3分)
23、两段文字都是写的夜好友,请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可从目的、原因、结果、情感、性格等方面考虑)(3分)
四、【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瀹⑤脫粟⑥而食之曰:乐哉游乐!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节选自苏轼 《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修整 ②撷(xié):采摘③疏:通“蔬”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酿的酒 ⑤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⑥脫粟:糙米
⒍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⒎ 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雨雪之朝    B.瀹脫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⒏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⒐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甲文:
乙文:
西湖游记五、【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人户 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 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 道不通,度已失期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的(2分)
答:
12.承天寺的夜与虎丘的夜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答:
六、【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9.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七、【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至承天寺                (2)相与步于中庭                (3)余告之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