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虚词

重点文言虚词用法归类
一、之
1. 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如:①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另:欲报之于陛下也  悉以咨之  肉食者谋之 公与之乘  名之者谁 天下顺之 固以怪之矣 名之者谁 环而攻之而不胜  天下顺之 愿陛下亲之信之
(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如: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另:宫中之事  山间之四时也 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而不知人之乐 三里之城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览物之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2)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如:①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④如镜之新开 冷光之乍出于
(3)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如:①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③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如:① 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 宋何罪之有?(《公输》)
3、动词:到 往
辍耕之垄上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练习: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2.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3.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5.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6.宋何罪之有?(《公输》)
7.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0.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二、其
1. 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①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① 其一犬坐于前(《狼》)
2. 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 (表反问),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表猜测)。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西湖游记
3.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练习: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2.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狼犬坐于前。(《狼》)
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7.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公输》)
8.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公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