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 自主回顾和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
  2. 掌握四则运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运算定律进行归纳,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3. 体验自主整理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计算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四则运算
  1. 师生谈话。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回顾我们学过哪些计算。
  师:同学们,经过了6年的小学数学学习,回顾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计算呢?
  生:学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师: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四则运算。想一想,都学过哪些数的四则运算呢?
  生:整数、小数 、分数。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这些数的四则运算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运算
  2. 让学生写出整数、小数、分数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写出整数、小数、分数加、减、乘、除的算式各一道,并计算出结果。
  学生自主写算式,教师巡视。
  3. 同桌交流写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
  师: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写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给学生交流的时间。
  4. 提出“议一议”的问题(1),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写的算式,以及自己的计算方法。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谁能说一说整数和小数的四则运算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可能会说: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加起。
  ●小数乘法是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数一数因数中一共有多少位小数,在积中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也相同。首先将除数化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5. 提出问题(2),让学生举例说明0和1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师:大家说得很好。小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运算的基本算理、算法是一致的。但是,当算式中出现0和1时,会有哪些特殊情况呢?谁能举例说一说。
  学生可能回答:
  ● 任意一个数加上0或者减去0都得它本身。比如:2+0=2,2-0=2
  ●任意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得0.比如:2-2=0。
  ●任意一个数与0乘都得0。比如:2×0=0
  ●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得0.比如:0÷2=0。
  ●任意一个数乘1或除以1都得本身。比如:2×1=2,2÷1=2.
  ●任意一个不为0的数除以它本身都得1。比如:2÷2=1。
  ●1除以任意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它的倒数。比如:1÷2= 。
  学生举的数和表述可能有所不同,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1. 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并总结出加法各部分间的数量关系式,然后通过举例,讨论,总结出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得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通过大家的举例,我们知道了四则运算中关于0和1的计算的特殊情况。现在我们再来看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谁能说一说每种运算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先来说加法。
  生:在加法运算中,各部分的名称是:加数、加数与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加数+加数=和。
  师:对。这是加法各部分间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根据这个关系,还可以推出哪些关系呢?
  生:根据加数+加数=和,可以得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师:很好。根据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也可以说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加数 + 加数 = 和
  和 -一个加数 = 另一个加数
  师:我们由加法算式推出了一个减法算式,谁能举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关系呢?
  指名举例。如:
  30+20=50
  50-30=20
  师:根据大家总结的关系式和举例,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述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同桌互相像老师这样表述一下减法的意义。
  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说。
  师: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数学上,减法和加法的关系叫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 总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师生共同归纳出减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得出: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师:研究了加法,再来看一看减法,先来说一说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在减法运算中,它们分别叫做被减数、减数与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被减数-减数=差。
  生2:根据被减数-减数=差,可以得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根据减法算式,我们也推出了一个加法算式。我们来看这个算式,被减数、减数和差按加法来说,是什么呢?
  生:被减数是和,减数和差都是加数。
  师:根据减法我们可以推出加法,所以,加法又叫减法的逆运算。
  板书: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
  3. 启发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师: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得出了两个结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加法和减法间的这种关系呢?
  生: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并板书出来。
  (二)乘除法各部分关系。
  1. 提出:乘法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分别写出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式,并试着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别写出乘法和除法的数量关系式,再试着总结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学生自主总结,教师个别指导。
  2. 交流学生总结的关系式,师生共同总结出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师: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写出的关系式。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
  师:观察乘法算式的两个关系式,谁能像刚才我们总结加法时一样,根据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这个关系式,给除法下一个定义呢?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学生说不完整,教师补充。
  师:根据这个除法的意义,我们可以说除法是乘法的什么运算呢?
  生:逆运算。
  师: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板书出来。
  师:再来看除法的几个关系式,谁能说一说,乘法是除法的什么运算呢?
  生1:乘法是除法的逆运算。
  生2: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教师完成板书:
  3. 提出“说一说”的问题,启发学生结合实例回答。如进行验算,解方程等。
  师:刚才,大家一起总结出了加、减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谁知道这些关系式在计算中有哪些应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应用这些关系式进行验算。比如:4+2=6,验算时,可以用6-2=4或者6-4=2.
  ●还可以用来解方程。
  三、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1. 先让学生说一说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再自主完成填表。
  师:好!应用这些关系式可以验算,也可以用来解方程。如果想要使计算简便,要用什么呢?
  生: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简便。
  师:想一想,我们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
  生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生2: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师:请大家打开书第65页,把我们学习过的运算定律整理在表格中。
  学生独立填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 交流学生填表的结果。重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运算定律。在学生举例过程中,使学生明白: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对分数、小数同样适用。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整理的结果。先说一说定律的内容,再说举例和字母表示。
  生1: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比如:13+5=5+13。用字母表示是:a+b=b+a。
  生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相加,和不变。比如:1+2+3=1+(2+3),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
  只要学生表述的意思对就可以了。如果没有举出小数、分数的例子,就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
  师:运算定律除了对整数加法和乘法适用以外,对小数和分数的加法、乘法适用吗?
  让学生再举几个分数、小数的例子。
  3. 出示(2)中各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判断,然后再计算。
  师:下面我们看课本65页的第(2)题,先说一说它们运算顺序再看哪些题可以用简便算法?
  生:可以使用简便算法的有:48×8+54×8和63.4-2.38-0.62。
  师:好!下面自己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
  四、估算
  1. 提出问题(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判断,然后再回答是怎样判断的。如,因为< ,所以+ 的结果比1小。
  师: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准确计算,还会用到估算。同学们看估算的第(1)题:
  + 的结果比1大吗?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生1:因为 < ,所以 + 的结果比1小。
  生2:因为 <0.5,所以 + 的结果比1小。
  2. 问题(2),先口答①题,再计算。交流时,要给学生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
  师:我们再来看第(2)题:每千克西瓜1.5元,买3.2千克西瓜,5元钱够吗?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够。因为3.2≈3,1.5×3=4.5(元)。
  ●够。因为5÷1.5≈3.3(千克)。
  ……
  师:计算一下实际要花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1.5×3.2=4.8(元)使用笔算。
  生2:1.5×3.2
  =1.5×(3+0.2)
  =1.5×3+1.5×0.2
  =4.5+0.3
  =4.8(元)
  生3:1.5×3.2
  =3.2×(1+0.5)
  =3.2+1.6
  =4.8(元)
  ……
  只要学生计算的合理就可以。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师:看课本第66页中一共有3道大题。自己独立完成,看谁能全部正确。
  学生独立解题。课上完不成,课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