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六下教材第50页的例1,第51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九第1〜3题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2.经历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识图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给定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会在平面图上正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角度和距离。
三、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直尺、量角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习需求:
1.谈话: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
生1 :上下、前后、左右....
生2:四面八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生3:我们也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师:指出东北方向也叫作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作北偏西……
师用课件演示边说方向学生边用手势比划。
师:看来用数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象教室这样的环境物体的位置,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视野的进一
步开阔,我们来到了浩翰的大海,一望无际的空中,在这样一个没有竖列横行的环境中,我们又该用什么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
3.创设情境:一起请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
师:茫茫大海上,那是一艘轮船,因为没油了船员发出求救信号,如果要进行救援, 关键得干嘛!
生:得知道船所在的位置。
师:是啊!你究竟在哪儿呢?灯塔工作人员很快根据船发出的求救信号,马上以灯
塔为中心画出了一个简单的草图,从图上你能判断轮船在灯塔的什么位置吗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生:轮船在灯塔的北偏东方向(东北方向)。师:知道轮船在灯塔的北偏东方向就能到它的位置吗?生:还必须要知道灯塔和轮船之间连线与正北方向形成的角度?师:工作人员很快量出了灯塔和船所在射线与南北基准线形成的角度,你能说一说轮船在灯塔的什么位置吗?
生:轮船在灯塔的北偏东300方向(个别学生会说东偏北600方向。)师:要确定轮船的准确位置,还缺少什么条件吗?生:仅有方向和角度还不够,还必须知道离灯塔的距离。
师:你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什么意思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艘轮船的准确位置?
生:轮船在灯塔的北偏东300方向3 千米处。今天我们这用这样的方法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渡:如果现在以轮船为观测点,又怎样确定灯塔的位置呢?
二、自主探究描述物体的方向、角度和距离:
1.教学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1)教学北偏东(西)、南偏东(西)
①出示第50页例1的情境图。提问:一艘轮船在正北方向航行,你能说出灯塔1 和灯塔2 分别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吗?
学生用学过的东北、西北来描述灯塔1和灯塔2的位置。引导明确:东北方向也叫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北偏西。
②拓展:请同学们想一想,东南、西南方向又叫作什么方向?学生思考后回答:东南方向也
叫作南偏东,西南方向也叫作南偏西。
(2)教学用角度确定位置。
①如果老师现在告诉你还有一个灯塔3 也在北偏东方向,你能在图中指一指吗?请多个学
生上黑板指一指。
明确:只要指在北和东的夹角范围内的都符合老师的要求。
提问:如果灯塔1和灯塔3都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但是位置却不同,我们该怎么区分它们呢?
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根据它们偏离角度的不同来区分。
②问:怎样测量灯塔1和正北方向偏离的角度呢?
课件演示并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观测点,00刻度线对准轮船的正北方向,观察
灯塔1 所在的边,读出度数
师指导学生正确用量角器量出夹角的度数。
生先在图上量一量灯塔1 偏离正北方向的角度,说出度数,然后在书中填一填。
2.教学用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1)提问:是不是知道灯塔1 在北偏东30°方向就能把它具体位置确定下来了呢? (2)课件演示:画出北偏东30°这条射线,并提问:这条射线上的点都在北偏东30°方向,哪个点是灯塔1 的
位置呢?还需要知道什么?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4)明确:看来,要想准确地描述灯塔  1 的位置,仅有方向还不够,还需要说清
楚距离。
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测量灯塔1 到轮船的图上距离,计算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3厘米3 X 10 = 30 (千米)
学生汇报:灯塔1 在轮船的北偏东30°方向30千米处。
3.回顾师生共同小结:确定物体准确位置必须要知道的三要素。中心点的位置,方向和角度,目标与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三、联系实际,练习巩固:
1. 做第51 页“练一练”。
提问:(1)本题中以哪儿为观测点?
( 2 )要求灯塔2 在轮船的什么位置,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 3)如何求出灯塔2 到轮船的实际距离?学生在小组交流,动手测量,完成计算。
2. 补充习题第1 题。仔细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填空。说一说你是怎
样确定物体的位置的?
3. 出示溧阳市天目湖山水园休息处周围景点图。说一说你想到哪里去玩?必须知道景点的位
置在什么地方?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并汇报,想想你是怎样确定休息处周围景点位置的?
四、拓展练习:
练习九第2 题,学生先独立动手测量、计算,然后小组交流,全班校对。变式训练:如果以玉龙潭为观测点,林峰塔在玉龙潭的 ( )偏( )方向( )
千米处。
五、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再次研究了确定位置。今天学习的确定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什么优点?(更加清楚、准确)
2•描述位置方法有很多,课前大家说了很多,课上又学了一种。不同的情况,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描述方法
六、课外练习: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描述物
体间位置关系,以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基础上,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使学生能根据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描述其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物体的位置。虽然教学跨度大,但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对本单元内容已经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作基础,学
习起来也不困难。把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也是为了和第四单元《比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一、激发认知冲突,唤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引发冲突,产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过程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冲突,点燃激情。以旧知为媒,引发冲突,促进探究。在通过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确定茫茫大海上需要救援轮船的物体位置,引发学生思考:需要救援轮船在灯塔的东北方向,如何准确地描述各自的位置呢?东北位置是什么方向,角度范围怎样?这样,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个探究的阶梯,引领他们对旧知进行充分地思维加工、深化和发展,促进新知的形成,北偏东方向多少度进行精确化。还需知道为什么在数学上用北偏东,而不常用东北。是以什么方向为基准线,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等等?初步感受确定位置的准确性、科学性。
2•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
思考,培养数学学习的意识。仍以本课为例,我在新知教学中有一个问题:“这样来描述物体的方向有什么好处”。通过这一个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比较、辨别,得出结论:要想准确、清楚地确定物体的位置,可以通过方向和角度、距离三个要素来描述。这样层层推进的教学,深化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提升了空间
观念,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而且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3•精心指导动手操作,酝酿冲突,感悟方法。在教学确定灯塔1和灯塔2位置时,
教师有意识让学生自已动手操作,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性认识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乐趣,提高自己接受知识的能力。运用直尺和量角器确定灯塔的位置时,学生在“测量哪个角度”、“怎样摆放量角器”中产生了一些认知冲突,但这种冲突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很有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动手操作中逐渐明确了角度的测量方法,这样有扶到放,使学生在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讲练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体会,不但有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巩固用方向和角度、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经历确定位置全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习用方向和角度、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过程中,基于学生已有认识,步步为营地推进,让他们自主经历确定位置全过程,获得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进一步认识,并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确定
位置的方法,交流现在对确定位置方法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促使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操作分析------------------ 比较,加深对用方向和角度、距离确定
位置方法的认识与体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个确定位置的全过程学生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空间观念。
三、培养实践能力,向课外拓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例题和图片让学生感知确定位置在海洋航行,海洋救护,空中雷达定位上的应用等等,展现数学知识在前沿科技上的魅力。通过一个个实用而有效学习情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紧联系起来,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画图等活动,并进行有结构的反馈交流,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同时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获得数学的素养。当然这节课也存在许多的不足,需要以后不断加强学习,加以改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