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屈原与端午竞渡
作者:蔡靖泉
科技馆观后感诗人屈原,是端午节纪念的人物;龙舟竞渡,是端午习俗的重要内容。可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本是与屈原无关的时令节日,也无竞渡这一节日活动。屈原、竞渡与端午的密切联系,是从汉代至隋唐在中国民间逐渐形成的。
关于端午的起源,说法不下十种,诸如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勾践、夏至节、祭龙等等。较为合理而可信的说法,是端午源自先秦的夏至节。
夏至,是先秦古人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夏至之日,北半球白昼最长而夜晚最短,同昼短夜长的冬至日和昼夜半分的春分、秋分一样易于被古人确定。因其在划分时节、表明物候并据以进行农事活动上十分重要,故被古人看重。时迄夏至,
古代中国北方所种菽黍和南方所播稻谷,都进入了夏日茁长期,古人经过繁忙的春种而可稍得喘息;加之气温骤升,杂草恶木、病虫害鸟、瘟疫瘴疬也猖狂蔓延而危害农作物及人的生命,古人以为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阴阳争,死生分”,乃企望能于此日助阳抗阴、得生避死、除害获福、去凶化吉;大概如此,古人便于夏至日举行一些活动来祈求丰收、禳除灾害。相沿成习,夏至日也成了民俗活动日渐丰富的传统夏节。夏节的日期,一般在三代古历中最切合农事的夏历五月、即仲夏之月的五日及其前后。或许随着阴阳五行说盛行,战国时人以阴阳消长来说明时节变化、以五行配四时、五方而尚“五”,乃尤为重视阴阳消长最为急剧的夏至,并将夏节固定在五月五日。
纪念屈原>日本留学的费用诚心诚意的反义词 据先秦和汉代的文献记载,当时人们将仲夏五月视为阴阳相争、死生分判的恶月,将五月五日视为阴气萌作、“感阴气成者死”的凶日,故在五月五日恐怕物生不茂、人生不长而主要举行各种禁忌和祈禳活动。大概汉人将五月五日视为阴气萌、人易死的凶日,也将此日看作死者的忌日,乃进而在此日纪念一些受到敬重的人物,如割股啖君而不求荣华的介子推、忠贞贤能却遭弃迫死的伍子胥等,并传说他们都死于此日。爱国爱民而投江以殉国难
的屈原,也于此日受到人们的纪念。东汉时的端午习俗,虽然仍以禳灾祛害以祈平安的活动为主,但“亦因屈原”而纪念屈原了。
济宁十五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纪念屈原逐渐成了南方端午节活动的主要内容,一些本为祈禳的活动也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关于屈原与端午的民间传说也不断得以丰富。据《续齐谐志》、《荆楚岁时记》记叙,至晚于南朝时,南方、尤其是荆楚一带已经将纪念屈原作为端午节的主要内容了。食粽子、系五丝等本为祈禳的习俗,也转为纪念屈原的活动内容。两种端午习俗大概自东汉开始因屈原而演变,至南朝已复合为祭祀屈原的活动方式。不仅如此,又因屈原而形成了端午节最盛大、最隆重、也最重要的活动——竞渡。五月五日的习俗不再是“亦因屈原”,而是主为屈原。重生经典小说
发布评论